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有道,却走馬以糞。天下无道,戎馬生於郊。”道、道,幽部;郊,宵部。上古幽部【eu】、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旁转,故幽宵合韵,道、郊相押韵。“罪莫大於可欲...
0366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上善如水。水善利萬物而有静,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”上【zǐan】,阳部;静【dzǐen】,耕部;阳部【a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阳耕合韵,上、静...
036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音樂和美食,对于人们很有诱惑力;而讲道的言论,却是淡然无味——这道,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見,而用起来,却是不可穷尽的,那作用便是开头所说的天下歸往,从而互不相害,天下太平...
036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謂“利器”为政权,则是。但古棣说帛书无“之”字不合语法云云,则不妥。笔者认为此“之”是助词,相当於“的”,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(见《经传释词》卷九“之”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...
0368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猶’、‘豫’谊同。王注:‘四鄰合攻,中央之主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。’河上注:‘若人犯法,畏四鄰知之也。’王以‘鄰’為鄰国,河以‘鄰’為鄰人。譣义,当以王注為是。‘若畏四...
03612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下句作‘或下而聚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而取’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,‘曰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··故功成事遂,百姓不知帝力,皆曰我自然,此乃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二‘民’字(另一‘民’字指‘使民復結繩而用之’之‘民’),王弼作‘人’。改‘民’为‘人’,皆唐本也。”水海按:今王弼注云:“使民不用,惟身是宝,不贪货赂。故各安其居,重死...
036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按所损之字数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。帛书乙本“两者”之前损掩一字,不可得知所损为“此”字,还是“知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为“此”,其他文字皆同...
03615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1_刘骥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1_刘骥</p>-齐物书舍
刘骥云:“金玉满堂,累于物也。累于物,则欲之者多,故莫之能守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二章‘功成而不居’,‘功遂’与‘功成’谊同,皆指人民而言。‘身退’与‘不居’之意,乃指聖人而言。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,谓人民功成,而聖人身退不居,此乃自然之道也。盖聖...
036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彭耜本无“也”字,作“知常,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邢玄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...
0367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合抱”,两臂围拢,形容树的粗大。“毫”,《说文》作“”,隶作“豪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,豕,鬣如笔管者。出南郡。从希,高声。豪,籀文从豕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豪,亦作‘豪’。‘豪...
0367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03611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3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3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民莫之令,而自均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河、王、傅、范本‘人’下均有‘者’字,《周易集解》‘坤’下虞翻引此句亦有‘者’字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此皆特人之所难持者也。何哉?人不能无我而不事,故勇而不能慈,广而不能俭,先而不能后,则无我不争,乃其所以能保此三實...
0366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以陳則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遂州碑本作“以陳則止”,武内义雄則失之也。
03611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言張弓和调之,如是乃可用耳。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人道則不然,損其不足之民而奉有餘之君。孰能法天之道以為人道,損己之有餘以奉天下之不足,其唯有道者乎!”(参见焦竑《老子翼》引陆希声注)宋常星云:“人之道,却與天道相反。...
03615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4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4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好’,与‘孔’同。《尔雅·释器》‘肉倍好謂之璧’,‘好’即‘孔’也。‘好’、‘孔’双声同转。”马叙伦云:“《尔雅》之‘孔’为空之借,此当如字读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不敢以取强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敢’字。景福本句末有‘焉’字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9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9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混’字,甲本作‘阑’,乙本作‘裙’,皆音假。··高说是也。《道德真经》(即白文本)及唐明皇本、苏辙本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,疑為后人增衍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奥’,《说文》:‘(奥),宛也,室之西南隅。’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‘奥’、‘懊’、‘墺’、‘噢’四字,下三字均引古《老子》,惟‘奥’字下无,疑古本‘奥’字有偏旁。...
03613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4_李道纯

<p>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4_李道纯</p>-齐物书舍
李道纯云:“‘知不知,上’。或云‘知不知,尚矣’,非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’,司马、达真、程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君子者,谓人主也,言其志可以君人子物,故云君子。輜,屏車也。重者是輕者原也,此举喻也。言人君常守重静,犹如所為之不離輜重,行者若失輜重,是无所取给,必遭冻馁。人君若好...
0369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嘘’,陆、王弼作‘歔’;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并作‘呴’,许具切。‘吹’,李如字。”
036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