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4_王弼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云:‘弼本嗄作噫;’又引弼曰:‘无争欲之心,故終日出声而不噫也;’是弼本‘嗄’作‘噫’。《释文》出‘不嗄’二字,云:‘一迈反,气逆也,又于介反,而声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太’,傅本作‘泰’。按:‘安’,猶乃也,見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。‘太’者,安也,宁也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:‘儒术诚行,则天下大而富。’大而富,猶言安而富也。‘大’、‘太’古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0_徐鼒
徐鼒云:“据河上注训‘谷’为养,则当为‘榖’。《诗经》毛传、郑笺、《广雅·释诂》俱云:‘穀,养也。’盖‘穀’与‘谷’通,音同之假借也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宅西曰昧谷’;《周礼·缝人》注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7_纪昀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克’,河上公作‘剋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克,胜也;積德于已則无不胜也;”又云:“无不克胜,則莫知己德之穷極也。”是知顾本河上公注文本作二“克”字,非作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5_罗运贤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0_张煦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6_张舜徽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徐清’、‘徐生’,古本二‘徐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‘安以久’,邵本‘安’作‘谷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道藏本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本,邵氏本经文作“孰能安以動之,徐生”,直解文作...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仁義顺乎自然,孝慈根于天性,皆不能有意强為,强為则失其真,浸假而天下皆假仁義之名以行其私焉。《史记·鲁仲连列传》:‘昔者齐威王尝為仁義矣,率天下诸侯而朝周。’夫仁義...
《老子》24_今译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治’本作‘不為始’,‘為’字恐后人所增,‘始’与‘治’字形相近,传写者误作‘始’耳。王弼本作‘而不辭’,‘辭’字恐本作‘’,治古文,后人误加辛旁為‘辭’,‘不辭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貞’,或作‘正’,古字通用。王氏《读书杂志》谓此‘貞’为借字,似未尽然。《周易》:‘貞胜者也。’韩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。’王弼《周易略例》:‘制天下之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‘飄’上,王本原有‘故’字,河上本无。今据删。按:无‘故’字,是也。盖后人误以‘希言自然’一句冠此章之首,因增‘故’字以联之,而不计其文意之不相关也。”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高亨、张松如说非是。前云“不可得而貴”,其“貴”与下“不可得而賤”之“賤”(当“使··卑賤”、“使···地位低下”讲)为对文,此“貴”,为高贵、显貴,使动用法,当“使···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7_李息斋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5_石田羊一郎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4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義者,君臣上下之事,父子贵贱之差也,知交朋友之接也,亲疏内外之分也。臣事君,宜;下怀上,宜;子事父,宜;贱敬贵,宜;知交朋友之相助也,宜;亲者内而疏者外,宜。...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以顺衆父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以閲衆甫’,遂州本作‘以閲終甫’。《释文·释言语》:‘順,循也,循其理也。’《易经·说卦》:‘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