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‘民’字均作‘人’。‘饑’诸本均作‘飢’,下同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身,内也,实也;名,外也,宾也;孰,谁也。世人皆求外丧内,贪名丧实,何者?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,身既为名,身死名竟何施?老君愍兹颠倒,故覆云名之與身谁是汝親乎?而汝贪名...
0508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是节解无‘之’字。《论语义疏》五引江熙曰:‘聖人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即本此文,亦无‘之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臧疏亦无‘故’字。‘較’,各本并作‘形’。《说文》‘荆’之古字作‘’,则古文‘形’或亦有作‘’者。‘爻’旁与‘較’字之爻旁相同。或《老子》本作‘’,传写脱讹成爻,...
0298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查今河上公本皆作“兕虎”;又河上公注“兕无所揣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”三句时,谓:“养生之人,兕虎无由伤,兵刃无由加也。”亦作“兕虎”。不知王先慎所据何本?
0358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‘不割’,当作‘無割’。王注云:‘以天下之心為心,故無割也;’足证王本作‘無’。《道应训》正作‘大制無割’。此作‘不’者,后人因下篇有‘方而不割’之语改之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2_吴澄

<p>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2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日’,或作‘曰’,传写之误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持而盈之’,司马‘持’作‘恃’。‘不如其已’,李:‘已’音以,止也;‘盈’,满也。言执持盈满,不如休止无患。刘清源‘如’作‘知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乙本‘啓闔’,王本作‘開闔’。按:‘啓’、‘開’二字之别,系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,而改‘啓’为‘開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柰卷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范、吴、臧疏、馆本同此,各本作‘是謂’,‘以’字是。彭、张嗣成、吴、潘‘服’作‘復’,‘復’字是。陆德明作‘復’,...
0248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國之所以安,谓之母。重积德,是唯图其根,然后营末,乃得其终也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涣呵其若淩澤”,“兮”字时译為“呵”;乙本同甲本。想尔本“涣”作“散”,无“兮”字,无“其”字,“淩”作“冰”,“冰”后有“將”,“澤”作“汐”,谓“散若冰將汋”...
0338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至‘吾以觀其復也’,‘靖’作‘静’。唐写卷子残本、宋河上‘致’作‘至’。按:‘虚’借為‘空’,‘極’借為‘渴’,音相近也。‘靖’,各本并作‘静’,后...
0438

《老子》1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此章节说明了君主“无为而治”的理想政治境界。苏辙注《老子》此节文字,很能说明此节主旨:“太上以道在宥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不知其所以然,故亦知有之而已。其次以仁义治天下,其德可怀,其...
0528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伯’绝句,河上本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河上公注引经文云:“使民有什伯”,是古河上公本与今河上公本不同。于“伯”字绝句,则与帛书等本殊异。
0548

《老子》80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80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经文作“至治之極,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樂其業”,極、食、服、俗、業韵。又“鄰國相望··老死不相往來”,高本汉改“往來”为“來往”,以叶“望”字...
0278

中医基础理论【知识百科】

中医基础理论【知识百科】-齐物书舍
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,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,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,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,它逐步形成...
03088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‘配天’二字,应有重文,本作‘是謂配天,配天古之極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4_劳健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4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古‘衆’字通作‘終’,则知‘衆甫’即‘終始’之义。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,皆失其旨。”
0758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此段文字,前数句天、地、神、谷平列,语例字数均同,至此句语法一变,亦犹上文‘天得一以清’数句语例字数均同,至末句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语法一变,正相同也。盖连举数语,意...
0348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谦者德之柄,让者礼之文,苟失斯道,无从而可,况自专固伐取,欲以求功,不让则争,功斯滥矣。故云‘自伐者无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(‘琭琭’)‘琭’音禄。‘珞’音洛,又音历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

<p>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</p>-齐物书舍
邓廷桢云:“殺、活、害为韵。害在祭部,殺、活則祭部之入声。《诗经·蓼莪》五章:烈、发、害为韵。是其证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言人生存有命,则诸节柔弱;及其死也,则骨肉堅强。草木之类,生时软脆;及其死也,条柯枯槁。所以生而柔软者,和气存也;死而堅强者,和气离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用兵示弱者,谋深而工,敵輕而玩之,故勝。恃强者虑浅而骄,敌惧而备之,故不勝。兵法始如处女,敵人开户,示之,弱也;后如脱兔,敵不及距,則能勝之矣。”水海按:谓用兵恃强而骄...
0348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只残留第一句句首的“甚”字、第二句句末的“亡”字,余皆损掩;帛书乙本全部损掩;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李约本“甚愛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甚愛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”。严遵本、...
0428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逝’者,指道之进行而言,即宇宙历史自然之演进也。‘遠’者,谓宇宙历史演进愈久,则民智愈进,奸伪愈多,故去真亦愈远也。‘反’為‘返’之假,谓圣人处此去真愈远之时,应...
0308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不然,败□□□奉有餘”,前句損掩“人之道則”四字;后句,“损(简作损)”作“”(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損”),損掩“不足以”三字;两句所损之字,《甲本释文...
0438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'按:徹為周之税法。··《南轩孟子说》卷三引杨时说:'徹者,徹也。盖兼贡助而通用也。'故孟子曰:'请野九一而助,国中什一使自赋。'方里為井,井九百亩,八家皆私百亩,其中為公田...
0528

《老子》2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本章节讲的是“自然无为”的一些做法。冯达甫曾指出:“因顺自然,则善救人救物,否则虽智大迷,这道理是深远微妙的。故首举因顺自然的显效,次说明圣人常因顺自然,再指出不贵师爱资为...
0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