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在本章节中巧妙地表达了他的进取思想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述老聃之语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。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并对此发微说:“以‘濡弱’、‘谦下’为表,以‘空虚’、...
0518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0458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

<p>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注云:“精结成神,阳炁有馀,务当自爱,閇心绝念,不可欺阴也。驕欺,咎即成。又外说乘权富貴而驕世,即有咎也。”
0878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終日號而不嗄,乃和之至。盖和者,主于气也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本章从开头到“心使氣曰强”,文意并未完整,当应有下三句“物壯則老,謂之不道,不道蚤已”三句,作为概括总结,而抽象出盛极必衰(即由“物壯則老”表达)的法則以诫世。查《经典释文...
0528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天下□□諱,而民彌貧”,损掩“多忌”二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68

《老子》3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认识别人是智慧,认识自我才是高明。战胜别人是有力量,战胜自己才是强大。知道满足就是富有,勤奋行事才是有志。不丧失所在根基就是久长,身死而不被遗忘才是长寿。
025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8_俞樾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8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辱為下’,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‘宠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《老子》原本当如帛书甲、乙本。此二句是言聖人效法“道”,不自以為是天下的主宰(以其不為大),所以能成為天下的主宰(故能成大)。这一章的层次很清楚:先言“道”的特...
048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此句当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。转写捝‘治’字‘若’字,而‘居’字又讹为‘者’字也。河上注:‘治大國当如居下流’,是河上本原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,其证一也。王注:‘江海居大而...
0448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,仅留一“古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以”字无,“此”后有“道”字,“何”后无“也”字,作“古之所貴此道者何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严遵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08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478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澄本有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”至“故終无難”六句,而这六句放在“其安易持”章节中。马失校明矣。
0378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“畏”、“侮”二字“义不相关”,应“分成二个阶级”,诚是;但謂“重其次”二字,是欠妥。譣帛书甲、乙本,则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”,连同上文所说的两个等级,即为“大上··...
0348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安其俗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俗’并作‘居’。‘樂其業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業’并作‘俗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我,老子自称,言我抱道含和,獨能泊然安静,於彼世间有为之事,情欲等法,略无形兆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作“上□□道,堇能行之”,损缺“士聞”两字,据通行本校补;“堇”,为“勤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文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傅奕本“勤能”...
0508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澄改经文作“狎”,非是。朱谦之已辨正之。此“弗猒”二字是承上文‘毋猒’之意而申言之,不当改为“狎”。况且作“厭”者,亦非《老子》本字本义。朱谦之已谓此“夫唯不厭”之“厭”...
0508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3_周武彦

<p>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3_周武彦</p>-齐物书舍
周武彦云:“‘大方无隅’,大方:‘谓地也。’在‘浑天说’还没有出现的《老子》时代,人们在‘盖天说’的影响下,提出了‘天圆地方’的宇宙观。从而,人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方形物体皆有四只边角...
0468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0578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忒’,敦煌本作‘貸’,按‘貸’假借為‘忒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有差貸’,即毋有差忒也。章炳麟《新方言》曰:‘《月令》注:不貸,不得过差也,貸本作忒。今人谓过曰忒,如过...
0518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夫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仅残存一“也”字,后句残存“以亓无”三字。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作“夫何故哉?以无死地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049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淵兮’,李‘淵’,深静貌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又不争,水性柔和,不与物争。’是成作‘又不争’。按:‘上善’谓上善之人,即聖人也。‘善利’之‘善’,犹好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‘庆氏之马善惊。’《...
0468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‘···子孫祭祀不輟;’则荣本无‘以’字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3_陈碧虚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3_陈碧虚</p>-齐物书舍
陈碧虚云:“严君平、王弼本作‘金玉满室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龍(寵)之為下也”则为《老子》原文。王弼、傅奕诸本作“寵為下”,则省去句中助词也。本句的意思是宠荣是下等的。“為”,动词,是;“下”,即卑下之义。“龍(寵)、辱”相辅相成...
05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