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0357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形”皆作“刑”,两字古通(二字上古皆为匣纽耕部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的《陈忌问壘》“事已往而刑不见”,“刑”即“形”的假借(竹简《孙膑兵法》凡...
03512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8_谭献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8_谭献</p>-齐物书舍
谭献云:“五十六章亦有‘挫其鋭’四句,疑羼误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
<p>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</p>-齐物书舍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03512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</p>-齐物书舍
释德清云:“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,而不知无用之用也。···以此為譬,譬如天地有形也,人皆知天地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。亦似人之有形,而人皆知人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。是知‘...
03511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‘能’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能”。
0356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今通行本多在首句前冠以“孰能”二字,使原经文的陈述句,变為疑问句,然想尔本、顾欢本、遂州本三本无此二字,且二句经文与帛书乙本庶几相同。“孰能”二字当為后人所增,非《老子》原...
03515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道者萬物之注也,善人之葆也,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注和葆、保押韵,三句又有虚字脚,故此还是富韵。“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賀人。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?”市【zǐe】、有【xǐwe】为韵...
035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是以”与“故”义同。但此“是以”或“故”不是因果连词,而是发语词,即用在句首的语气词,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称“发端之词”,并举有书证。帛书乙本、敦煌戊本等有“曰”字,以...
03515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四章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’之‘冲’,当作‘盅’,此‘冲’,当从本字。《说文》:‘盅,器虚也;’‘冲,涌摇也。’二谊不同。道之盈虚,譬之以器,故用‘盅’;陰陽精氣,涌摇為...
03515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514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格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格,木长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格,式也,量也,度也,至也。”显見,“格”之本义为“木长”,后引申为“至”,也指一定的标准或量度。《老子》本...
0357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4_音韵_08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持、謀,之部。判、散、亂,元部。木,明纽屋部;末,明纽月部,双声為韵。土、下,鱼部。敗,月部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為,歌部;敗,月部,歌月通韵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事、之...
0355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66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6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王、王,阳部。民、民,真部。之、之,之部。害,月部;猒,谈部,月谈通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
03512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餘食者,残餘之食。贅行者,疣贅之行也。残餘,食之秽;疣贅,身之病。以此‘自見’、‘自是’等行,其于道而论之,如残餘贅疣,人所共恶之。谓之‘贅行’者,为‘自見’、‘自是...
03513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口’作‘言’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魚脱於淵,謂去剛得柔,不可复制也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今本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。‘有道者’与‘有欲者’意义相悖,帛书研究组云:‘居,储蓄。此言惡物为人所弃,虽有贪欲之人亦不贮积。’许抗生云:‘疑...
03514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臧疏作‘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’。成疏曰:‘道既是常道,德即是上德,体教忘言,為行同於上德,上德亦自然符应而相会...
03514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0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也是以“人法自然”的原理,以天道推论人道,要人道效法天道,从而宣扬“退身”、“无私”的精神。老子看到“天长地久”的自然现象,认为这种自然现象只是依照客观的发展规律而永恒运动...
03510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0357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‘立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2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2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有个物质性的东西,浑然一体,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。它寂静无声,清虚无形。它独立无二,而且长存,无边无际,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给它取个小名叫做“道”。我再勉...
035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善行者无轍迹’,古本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行己者,乘理,故无轍迹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則无不治’,古本作‘无不為矣’。彭耜本‘无不治矣’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诸唐本皆如此(‘故去彼取此’)。”
03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