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二十七章王注,系约引此章,非《老子》原文也,阅其‘不尚賢’下增一‘能’字,三‘使’字皆改作‘則’,可知。易说非是。‘難得之’三字,当为《老子》经文。十二章:‘難得之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。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’按:赵写、磻溪‘居’作‘處’。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’,应在此(‘居衆人之所惡’)下。‘故无尤矣’下,应有‘居衆人之所惡...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6_许抗生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无雌’当作‘為雌’。道藏王本及刘惟永所引王本均作‘為雌’,可证。王注:‘能為雌乎?’亦可证也。《庄子·天运篇》:‘正者,正也。其心以為不然者,天門弗开矣。’《释文》: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6_罗运贤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若驚”二字。“何謂龍辱若驚”与下文“何謂貴大梡若身”文例相同:以设问启下文。别本无“若驚”二字,误脱也。强思齐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何謂寵辱?’假设疑问也。”则成玄英本亦...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捪”,通行本作“搏”或“搏”、“博”者(“搏”、“博”為“搏”之形讹),皆為误。“捪”,抚摸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捪,抚也,一曰摹也。”“捪”或体作“捪”,《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3_陆德明
《老子》6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牝,牝常以静勝牡’,一无下‘牝’字。‘以静為下’,一无此句,一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”水海按:楼正本即无下“牝”字,作“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”。高明误谓作“牝常以静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4_罗振玉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贵者必以賤為号’。高注云:‘貴者謂公王侯伯称孤寡不穀,故曰以賤為号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作‘以賤為号’也。‘号’指下文‘自謂孤寡不穀’言,此汉诂也...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燥”,原句亦当作“燥勝寒,静勝熱,清静可以爲天下正。”先说“燥”。《说文》无“躁”字,而有“燥”字,我疑心先秦无“躁”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燥,干也。从火,喿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79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至於无為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‘而无不為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、邵并上有‘无為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认為“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”与下文“物或行··”一节意义不相干,便于“執者失之”后增“是以聖人无為··民之从事··则无敗事”三十三字,而把“物或行或随·”一段另置為独立一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初学记》卷九、《文选·辨命论》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王弼曰:‘亭,谓品其形;毒,谓成其质。’今注夺去六字。又‘质’误为‘实’,遂至不词。当据此补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4_明太祖
明太祖注云:“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为此,及其习道也如是。至于他人奢华者,老子却乃不如是,为何?盖谓学道与物乐不同也。所以不同者,道乃无形之理,善用无乏焉,故盈之而弗厌。其游赏宴乐,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字,寇及《治要》引同此。各本及《汉书·扬雄传》引作‘希’。‘則我贵矣’,罗卷、柰卷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治要》、《汉书·扬雄传》颜注引并同此。潘作‘則我者貴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