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3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3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注云:“樂殺人者,非但人不归附,亦将有殺之者矣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4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4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則可以有國’,与上文‘則莫知其極’例同,较今本为长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5_陈碧虚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5_陈碧虚</p>-齐物书舍
陈碧虚云:“开元御注本、河上公本并作‘繟然’。严君平本作‘默’。王弼本作‘坦’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言人生存有命,则诸节柔弱;及其死也,则骨肉堅强。草木之类,生时软脆;及其死也,条柯枯槁。所以生而柔软者,和气存也;死而堅强者,和气离也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用兵示弱者,谋深而工,敵輕而玩之,故勝。恃强者虑浅而骄,敌惧而备之,故不勝。兵法始如处女,敵人开户,示之,弱也;后如脱兔,敵不及距,則能勝之矣。”水海按:谓用兵恃强而骄...
0358

《老子》4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5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缺、弊,月部。盅,冬部,窘,文部,冬文合韵。詘、拙、絀,物部。寒,元部,炅,月部,元月通韵。静、正,耕部。
03510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注云:“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故‘无轍迹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日本天明本《群书治要》作‘贵其師’,眉注:‘旧无貴其師三字,补之。’此无‘不’字,是所见旧本作‘貴其師,不贵其資’;于义为长。此言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’;与上文‘常善救人...
03515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竭’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渴’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9_徐仁甫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9_徐仁甫</p>-齐物书舍
徐仁甫云: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?’七章曰:‘天长地久。’明此不当谓天地不能久。高亨因谓此‘天地’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然只言‘尚不能久’,而无主语。古人无此文法...
0359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无‘可以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載(简作载)”为“哉”说非也。帛书乙本上章末二句作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,句尾收以“也”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亦然。帛书乙本上章“而允之,不可長葆也;金玉盈室,莫之能...
03513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1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1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云:“‘沌沌兮’,浑然无知。夫人惟自見其长,则若有餘。而圣人则包举万物,而实空洞无物,则超然若遺矣。将谓是愚人之心也欤?何其浑沦无知也。‘昭昭’,矜智巧也,故人見明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“彼”假作“皮”,乙本“彼”假作“罷(简作罢)”,“彼”、“取”之间有一“而”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、严遵本无“故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与诸今本皆同此。
03513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
03513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52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始、母、母、子、子、母、殆,之部。門、勤,文部。事,之部;棘,职部,之职通韵。明、强、光、明、殃、常,阳部。
035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按:大道平坦可走,而常人皆喜行邪徑。比喻人君治国有无为之道可循,竟舍之而不由,故多徇嗜欲,尚智数以自困也。此外‘民’字不误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民’,与河上、王弼本合。奚...
03515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无為”后有“也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马叙伦《老子覈定文》则校“我”为“上”。景龙本无两“而”字,两“民”字皆作“人”,谓“我无為人自化,我好静人自正”。经...
03514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絶聖’二句,在‘絶仁’二句之下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徹'是周代奴隶制的劳役地租制。据《会笺》云:'鲁之税亩,变徹法而别為一法,故有若请仍用徹也。今曰税亩,则是不复以粟多寡為程(征),而但计亩之多寡為粟之程(征)也,·...盖助徹...
0355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入軍不被甲兵’的意思,也就是七十三章所说‘勇于不敢则活’,不敢即不与人斗,有了这种勇气就能活命,反之,‘勇于敢则死’。古代战争,‘短兵相接’,‘勇于不敢’,有‘不敢’的...
0356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是為'当為'是謂'。高亨说是。又,甲本作'受邦之不祥',乙本作'受國之不祥',宋刊河上公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同乙本。浙江书局刊张之象刻王弼本作'受國不祥'。我疑心诸本'不'字衍。'祥',...
03515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6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6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易、马、高所说极是。今帛书出,可见后人窜改之迹,非但不待魏晋,且复早於汉初,盖自帛书已经有人染指了。不过帛书中尚未见‘知其榮’句,而重见‘知其白’句,其為战国末以至秦汉...
0358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峻’,陆作‘全’···。‘精之至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言其虚怀若谷,宽大而能容物也。” 又,以上七句,皆喻“善為道者”之仪态。王弼注云:“凡此诸‘若’,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”陈景元云:“豫,猶豫也。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...
0356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為主”,意当為战争时的主动进攻,采取攻势。“為客”,意当指战争时的被动防守,采取守势。“進寸”、“退尺”,盖用兵之难進易退,犹以逸待劳、以静制动之义。
0359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一作‘侯王无以貴高,將恐蹙’。‘蹙’音厥,仆也。”
03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