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5_音韵_02_孔广森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與’,王本原作‘於’,河上本作‘與’,今据改。按:作‘與’是也。此谓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。川谷江海之在天下,贯达九域,周环四方,物被其泽,人受其利。道在天下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必固興之’,‘興’当作‘舉’,叶下句‘必固與之’。古‘舉’、‘與’字通。如《礼运》‘选贤與能’,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作‘选贤舉能’,是也。疑此字本亦作‘與’,后人不识‘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‘儼兮其若容’。易州、臧疏、寇、赵、馆本并同。张嗣成作‘儼兮若客’,彭、白、吴、赵写并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成疏曰:‘敛厉身心,勿得放纵,由如宾客对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涛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呵其若濁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但“呵”字為抄写者时译,非原字,原字当作“兮”;乙本作“湷呵亓若濁”,抄写者亦时译“兮”為“呵”,“其”则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判’,河上作‘破’,王弼作‘泮’。《说文》无‘脆’字,有‘脃’字,云:‘小耎易断也。’‘膬’字云:‘耎易破也。’是‘脃’、‘膬’同义。‘泮’、‘判’字通。”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66_今译
《老子》19_今译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9_王卡
王卡云:“‘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’,影宋本(即宋刊河上公本)漏‘死’字,据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强本、《意林》引、《治要》引、道藏河上公本补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5_楼宇烈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2_余培林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韩非子·喻老》曰:‘邦者,人君之輜重也。··主父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。无势之谓輕,离位之谓躁,是以生幽而死。故曰:輕則失臣,躁則失君。主父之谓也。’据《韩非子》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《老子》原文用“恒”字。“恒”,乃《老子》所用楚方言也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谓之恒。”此处恒义,与通语“恒”之“常”义不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世俗之人行而有迹,言而有过,數而有失,情窦開而不能閉,人心离而不能合,非惟自棄,而所行、所言不善,人物皆被其无穷之害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0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兑’,口也。口為言所从出,門為人所由行。塞之閉之,不貴多言,不為异行,循其自然,不劳而理,即復守其母之事也。尚口者穷,多為者败,徒长诈伪,无益于事,故不救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2_傅奕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“搏”为《老子》本字,帛书乙本假为“槫”,即为证。诸解多以“專”释义,然而“專”非《老子》本字也,故不取。“搏”则为《老子》其书所用楚方言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搏,圜也。从手,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5_高亨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纍”(lèi卢对切),上古来母微部【luai】,同“累”,疲劳、疲惫、懈怠之义。郑玄注《礼记·玉藻》“纍纍”谓:“羸惫貌。”作“儽”(lèi卢对切),上古来母微部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