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寇、馆本、臧疏‘奚’作‘何’,赵、馆本‘其’作‘之’,《经幢》、馆本无‘哉’字。各本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’易州并无‘哉’字。···‘天下’二字涉上句而衍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2_陈景元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罗卷、易州、臧疏同(作‘翕’)。成疏曰:‘翕,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翕’。白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噏’。彭、磻溪作‘歙’。易州‘固’作‘故’。罗卷第三卷止‘張’字。按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篤’字,景龙本、景福本、赵孟頫本均作‘’。《字鉴》曰:‘篤,《说文》:馬行顿迟,从馬竹声。俗作。’···《老子》言‘虚’共五见,惟五章‘虚而不屈’,与此章‘致虚極’,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为“妄”;乙本作“不知常,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”字,作“不知常”,“妄作,凶”之“妄”,则歸下句。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3_彭耜
藏象【知识百科】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中的“靈(简作灵)”、“谷”,帛书甲本分别作“需”和“浴”;乙本同甲本。按:《说文》云:“霝,雨零也,从雨,口口口象形。”又云:“靈,靈巫也,从巫,需声。”雨落为“霝”,巫人...
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柰卷及《治要》引‘天’下无‘之’字。罗卷‘不言’下脱‘而善’二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默然’作‘不言’,六朝残卷、白云蟾作‘坦’,各本作‘繟’,潘作‘綽’。罗卷‘默然...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0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道’常无名,固不可以小、大言之,圣人因见其大无不包,故强为之名曰‘大’,复以其细无不入,故曰‘小’也。然雖以小而言之,天下亦莫能臣使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音韵_02_江有诰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说文》:‘釋,解也;’‘液,水尽也。’冰可言解,而不可言水尽,谊固以‘釋’為长。然‘釋’古亦假‘液’為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‘冰冻消釋;’《釋文》:‘釋本作液;’是其例...
《老子》16_述评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’,古本。····随地所产以食、以服,甘之、美之,不馁、不冻;随其风俗,务其業次,安之、樂之,不治而不乱;鄰國雖甚近,而使民各安其安,自足其足,至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大’,傅奕与西晋本同古本。‘肖’,类也。‘大’字、‘肖’字绝句。老子未尝自大也,盖以道自重,而天下莫能知之,故謂其大,而似不类众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