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9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御注诸本均作‘田’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寇、馆本、臧疏‘奚’作‘何’,赵、馆本‘其’作‘之’,《经幢》、馆本无‘哉’字。各本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’易州并无‘哉’字。···‘天下’二字涉上句而衍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2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2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于经义完全,理无迂阔。皇甫谧本亦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罗卷、易州、臧疏同(作‘翕’)。成疏曰:‘翕,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翕’。白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噏’。彭、磻溪作‘歙’。易州‘固’作‘故’。罗卷第三卷止‘張’字。按...
0387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尊行’,‘行’,下孟反。”水海按:“下孟反”同《广韵》“下更切”,上古为匣纽阳部,音【xean】,今音即 xìng。
0477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篤’字,景龙本、景福本、赵孟頫本均作‘’。《字鉴》曰:‘篤,《说文》:馬行顿迟,从馬竹声。俗作。’···《老子》言‘虚’共五见,惟五章‘虚而不屈’,与此章‘致虚極’,...
0407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各歸其根’,司马、曹、陈‘各’下并有‘復’字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为“妄”;乙本作“不知常,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”字,作“不知常”,“妄作,凶”之“妄”,则歸下句。
0387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阿’,李乌何切。”
0437

藏象【知识百科】

藏象【知识百科】-齐物书舍
“藏象”二字,首见于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。藏,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;象,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、病理现象。如张景岳在《类经》中说:“象,形象也。藏居于内,形见于外,故曰藏象。”藏象学说,...
02197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純純兮’。吕无‘皆’字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中的“靈(简作灵)”、“谷”,帛书甲本分别作“需”和“浴”;乙本同甲本。按:《说文》云:“霝,雨零也,从雨,口口口象形。”又云:“靈,靈巫也,从巫,需声。”雨落为“霝”,巫人...
0397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邪、乎同属鱼部,車、輿皆譽之误,邪、乎、譽为韵。又,發,古音歇,歇,高本汉本一作泄,裂、發、泄、竭、滅、蹶为韵。又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下五句,实以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与...
0317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柰卷及《治要》引‘天’下无‘之’字。罗卷‘不言’下脱‘而善’二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默然’作‘不言’,六朝残卷、白云蟾作‘坦’,各本作‘繟’,潘作‘綽’。罗卷‘默然...
031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无為而无不為矣’,古本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不忒’,忒,吐得反,顾云‘差也,爽也’。”
0997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04_音韵_08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用,东部;盈,耕部;东耕合韵。宗,侵部;紛,文部;侵文合韵;塵,真部;文真合韵。存、先,文部。
0447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一本‘强’字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道’常无名,固不可以小、大言之,圣人因见其大无不包,故强为之名曰‘大’,复以其细无不入,故曰‘小’也。然雖以小而言之,天下亦莫能臣使之也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2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4_音韵_02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云:“辭,似兹切。按古有去声,当之、志二部并收。《任成》篇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右叶。”(《唐韵四声正》)
0737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说文》:‘釋,解也;’‘液,水尽也。’冰可言解,而不可言水尽,谊固以‘釋’為长。然‘釋’古亦假‘液’為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‘冰冻消釋;’《釋文》:‘釋本作液;’是其例...
0417

《老子》1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此一章节,老子提出了“至虚”、“守静”、“归根”、“复命”、“知常”五个命题。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,“虚”即“无”,“虚无”是“道”的本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。老子贵“虚”,司马...
0537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‘莫’作‘與’,误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見素’,去华也。‘抱樸’,归实也。‘少私’,公正也。‘寡欲’,息贪也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輿’,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作‘轝’。馆本‘陳’作‘陣’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’,古本。····随地所产以食、以服,甘之、美之,不馁、不冻;随其风俗,务其業次,安之、樂之,不治而不乱;鄰國雖甚近,而使民各安其安,自足其足,至...
0487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按:帛书‘多’字,当为称美之意,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‘诸公闻之皆多盎。’此即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之‘多’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吾大’,傅奕与西晋本同古本。‘肖’,类也。‘大’字、‘肖’字绝句。老子未尝自大也,盖以道自重,而天下莫能知之,故謂其大,而似不类众人也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澄本作“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;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”。则与俞说合。然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经文语序则与王弼本等同,可证王弼本等本语序不误。
04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