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□毫末”,前语全损,后语损掩“生於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木,作於毫末”,前语损掩“合抱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3_顾炎武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4_宇惠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俞氏据此谓王所见经文,‘在道’作‘於道’。此说非也。注中‘唯’即‘在’字之误,‘而论之’三字,当在下文‘本虽美’之下...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76_今译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熟’,各本作‘孰’。孰、熟,古通用。”水海按:朱说虽是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孰”,非为“熟”也。孰,疑问代词,前头有先行词语“名與身”,不仅表示询问,还要求比较与选择...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7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九引《老子》‘屈’亦作‘詘’,与傅本正同。‘大巧若拙’句在‘大辯若訥’下,下又有‘其用不屈’四字。以上文‘其用不弊’,‘其用不窮’二句例之,则有者是也。韩所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”,《老子》故书当原有此句,高亨之说不确。又“若何”,惯用词组,由动词“若”和代词“何”组成的动宾词组,用来询问原因,整个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8_陶绍学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同出’、‘異名’为对文,不应于‘同’字断句。”又云:“‘玄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国避清帝讳,改为‘元’,当据原碑改正。以下仿此。盖华夏先哲之论宇宙,一气而已,言其变化不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,十章说‘能婴兒乎’,二十章说‘如婴兒之未孩’。老子认为浑沌无知的婴兒才具有最佳品德。老子还说: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;’(五十五章)赤子也就是婴兒,他是含德...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8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‘天下有始,可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;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。’认為道与萬物同乎母之与子,遂认為‘道’之‘生’有男女生殖的意味。老实说,这是一种误解。《老子》书中的...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赵写及《治要》、《文选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修’并作‘脩’,下同。‘修’是,‘脩’借。各本及《文选·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。罗卷上‘其’字...
《老子》09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2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故曰:猶川谷之與江海’,宇惠说:‘與,当作於,此为重叠经文言之。’按:宇惠说误。此为《老子》经文传误,而非注误。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经文均作‘猶小浴(谷)之與江海也’...
《老子》56_音韵_02_水海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10_范应元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《道德指归论》云:‘不施不予,閔閔缦缦,万民思輓;墨墨偆偆。’‘閔閔’即是‘悶悶’之异文,‘偆偆’即是‘湻湻’之异文。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‘偆偆’,即本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3_张松如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天象无刑”,“天”乃“大”的误写,“刑”则“形”之聲借。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校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