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0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按此句(‘绝學无憂’)经文,世传今本皆在第二十章之首。经學者考证,多认為当属第十九章之末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不分章,此文上承‘少私寡欲’,下接‘唯與阿,其相去幾何’,中间无明...
0397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

<p>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</p>-齐物书舍
孙鑛云:“‘不可’,一作‘不敢’。”
0217
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3_高明

<p>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3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愈’字作‘俞’,‘與’字作‘予’,稍异。”水海按:“予”、“與”古义通,皆给予之义。《尔雅·释诂》云:“予,赐也。”郭璞注:“赐與也。”邢昺疏:“予者,授與也。...
0517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4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4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字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并同甲本。“昔”,王弼注为“始也”,河上公注为“往也”。两说皆通。“一”,约有五种解释,下面分别例举。 其一,释为“道”。成玄...
0517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歇’作‘泄’。成疏曰:‘歇,廢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歇’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《正字通·矛部》:“矜,骄矜自负貌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”,孔传:“自贤曰矜。”自矜,即自恃其能,矜夸自高之义。 ...
0497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或’,馆本作‘有’。易州‘或’下有‘有’字,疑涉下句而衍,或读者以一本作‘有’字者校注‘或’字下,传写误入正文。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二”,指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萬物负阴而阳”,已说得非常清楚。“三”,指阴阳相合而形成的“中气”,即《老子》下文所说的“中气以爲和”。晨阳云:“‘道’是萬物的原质,生的‘一’...
0357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人之輕死’,纂微、司马、清源、程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,下无‘也’字。苏、叶只无‘也’字(引者按: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...
0357

《老子》7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是上一章的姊妹篇,其主旨是反剥削反暴敛。 租税制度,是封建性质的经济剥削形态。它是伴随着封建土地占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,它又是伴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被推广的。它产生于春...
0537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作‘故堅强居下’,庚本作‘故强大處下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言張弓和调之,如是乃可用耳。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
0307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'正言'二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陆希声本、司马光本句首有'故'字,司马光本句末并有'也'字,陆希声本作'故正言若反',司马光本作'故正言若反也'。傅奕本作'正言若反也'...
0297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并作‘是’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作‘渾心’,罗卷作‘混其心’,各本作‘渾其心’。譣弼注曰:‘歙歙焉心无所主也,為天下渾心焉,意无所适莫也。’是王作‘歙歙焉,為天下渾心焉’。伦谓《老子》本文当作‘歙...
034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潚呵始萬物之宗”,“淵(简作渊)”形误作“潚”;“兮”,“凡通行本兮(xī)字,甲、乙本皆作呵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)。按:作“呵”非《老子》原字,战国之前著作如《...
0397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明说甚是。今本作“與善仁”者,“仁”乃后人所篡改。河上公本作“仁”(或作“人”),然其注文非为“與善仁(人)”之注文,而为“予(與)善天”之注文,可知古河上公本作“予(與...
0507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長”(zhǎng),大的,排行第一的,意为受尊崇的。林希逸云:“長,尊也。”或解“長”为“宽广”(张松如译)、“長久”(沙少海译)等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修道於鄉,尊敬...
0447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能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盈”字无,后句同此。今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。想尔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盈”作“满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金玉满室,莫之能守”。...
0397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7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7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上將居右,以其专殺。古者遣將,设明衣,凿凶门而出,以示必死,故预以喪禮自處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器之形,外实而内虚,外有而内无,工虽施于人,妙实合于道,妙在以空為用,以无為中也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0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0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法物,犹法令。言刑名彰著,法令滋繁···不堪苛虐,逃窜者多,因生滥窃,盗贼斯起。所谓政之愈巧,避之愈密。此一句重释以政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7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7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寵之為下也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则作‘寵為下’。王弼注:‘為下得寵辱荣患若驚,则不足以乱天下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。’两注其义与帛书同。今...
0297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乃至’,古本作‘乃复至’。一上有‘然後’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6_陈柱

<p>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6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云:“‘是以天下樂推而不默’,‘默’各本作‘厭’。罗振玉云:‘御注本作默’;即厭。”
0957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句帛书为是。此句实为承上启下之要句。“总上说”,或“启下说”,对此句本义理解有误,致各持一端。其,他(它)们,代词,指代上文的“天”、“地”、“神”、“谷”、“侯王”,这...
0437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至”;乙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坛”。因帛书本常以“亓”为“其”,故“基”写作“至”或者“坛”,今据王弼本校为“基”。严遵本、王弼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...
0307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弊’,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诸石本均作‘弊’,《御览》一百五十九引亦作‘弊’。又‘窪’字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窊’。‘窪’、‘窊’字同,皆洿下低陷之义。‘窊’為...
04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