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11_许永璋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成”,《说文》谓“就也”,《广韵》谓“毕也,就也”,即完成、完就、完毕之谊。非指某一具体物。“大成”是泛指最完全、最完满、最圆备。唐玄宗疏:“凡曰学人,功行大成,众德圆备...
《老子》51_述评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毋”作“不”,“已”作“以”,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以”。其他诸本“毋”亦作“不”,亦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已”。
《老子》56_02_校笺_0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塞其兑,閉其門’,五十二章出现过,该章是讲认识论的,这两句是应有之文。此章,参看下文可知也应有这两句,不能一见有两句重出,就断言一定有一处是衍文或错简,而应具体分析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悶悶’,傅本作‘閔閔’。按:‘悶’、‘閔’皆借为潣。潣潣,浊也。《说文》:‘潣,水流浼浼貌。浼污也。’是‘閔’有污浊之义之证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‘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...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43_音韵_04_彭耜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此言,所以戒人君宜寡欲以全其生也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云:‘贵富而不知道,适足以为患。不如贫贱;贫贱之致物也难,虽欲过之,奚由?出则以车,入则以辇,务以自佚,命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成玄英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疏引‘為无為,事无事’两句。‘大小’句,姚说是。吴无‘大小’以下八字。伦谓疑是古注文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曰:‘有形之类,大必起於小;行久之物,...
《老子》16_述评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‘大制’上并有‘故’字。磻溪作‘大制不割’;易州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;馆本作‘是以大制不割’;罗卷作‘是以大剬无割’,‘制’作‘制’者,形近而误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...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诸王本皆作‘地’,不作‘也’,刘所据为误本。诸王本惟浙江书局据华亭张氏原本,作‘死也’,‘死也’无义。诸石本、诸写本,均同此石(景龙碑),惟遂州本‘何’作‘其’。范本‘...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脱“既知其子”一句,下两句同。帛书乙本仅“殆”作“怡(ǎi,《广韵》夷在切,上古影纽之部)”,為“殆”的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之部);它文全同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三句。景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此节附注校语云:‘明皇、王弼二本命并作爵。’各王注本均误录作弼注,殿本亦如此。纪昀曰:‘按此句,疑命字下原校语,误作弼注。’按纪说是也。道藏张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所居,楚朸生之”,损掩“其事好還,師之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棘”作“朸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订为“棘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荆棘生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