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
《老子》05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4_纪昀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2_唐玄宗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’,按: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此,范、彭无‘以’字。‘无名之’三字衍文。‘之’字涉上‘镇之’而衍;‘无名’二字涉三十二章而衍。”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1_范应元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17_音韵_04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欲’字,作‘兒貴食母’。林、苏、赵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兒贵食母”。注文云:“道者万物之母···圣人脱遗万物,以道为宗,譬如婴兒无所杂食...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7_成玄英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自謂’当作‘自稱’。四十二章云:‘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’则此亦必作‘稱’也,《淮南子》高注正作‘稱’。《文选·邶希范与陈伯之书》注引此作‘王侯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2_徐梵澄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5_宋常星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10_马叙伦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10_吕吉甫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补為“或强或挫”,高明校补為“或强或赢”,许抗生校订為“或强或剉”。乙本作“或唑”,脱“或强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唑’上似可据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甚夷,民甚好解”,前句损掩“大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懈”作“解”,则为“懈”之省文或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锡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懈,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0_易顺鼎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