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按:‘欲大’当作‘大欲’,转写误倒。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,正总承上文而言,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。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...
0319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集唐、卷子成疏、二张作‘人’。‘使民’字因传写注误入经,读者妄加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03111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2_魏源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2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静勝寒……’三句,或谓此当属下章,盖正、糞为韵,而有道卻走馬,即清静治天下之效也,姑存其疑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離’,散也。‘嬰兒’譬无分别智也。言人常能守静,則其德不散,故能復於本性,歸无分别智也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各本俱无‘民’字,惟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据弼注‘故可欲不見’,上承‘没命而盗’,则经文本有‘民’字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8_王卞

<p>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8_王卞</p>-齐物书舍
王卞云:“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‘紛’字均作‘忿’。按第四章‘解其紛’之‘紛’字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亦作‘忿’,注云:‘忿,结恨...
0319

《老子》11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11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:輻、轂韵。
031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

<p>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‘隣’作‘鄰’。《广韵》:‘隣,俗鄰字。’”
031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致數與无與”;乙本作“故至數輿无輿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至”作“造”,无“數”字,第一“輿”字后有“於”字,谓“故造輿於无輿”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0316

《老子》71_今译

<p>《老子》71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知道而不以为知道,这是高尚的;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,这是一种思想毛病。所以,圣人(知道而不以为知道),就没有这种思想毛病。正是因为圣人把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毛病,看做是思想毛病,因此...
03114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蕭(简作萧)”,“蕭(简作萧)”:冷清,清静,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“蕭条者,形之君”,高诱注:“蕭条,深静。”“蕭”则与“寂”义同。“寂”:静,无声音,冷清。...
0319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东京赋》注引作‘以至於无為也’。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于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‘為天下谿’、‘為天下谷’二句重,此句不重,盖脱。御注三句皆重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3112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8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8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‘叔仲带窃其拱璧。’杜注:‘拱璧,公大璧。’《玉篇》:‘珙,大璧也。’‘拱璧’即‘珙璧’。王注谓为‘拱抱寶璧’,非是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注’,犹聚也,《周礼·兽人》及《獘田》,疏‘注,犹聚也’。‘注其耳目’,即聚其耳目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0318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吴澄作‘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磻溪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按:《经幢》、易州‘殺’作‘煞’,下同。各本并作‘是樂殺人’,无‘樂之者’、‘也’四字,惟寇、吴、潘有‘也’...
03115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8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8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王弼曰:‘六親,父子兄弟夫妇也。’按:《吕氏春秋·论人篇》:‘何谓六戚?父母兄弟妻子。’与王注小异。‘慈’、‘子’古通用。《礼记·乐记篇》:‘则易直子谅之心,油然生矣。’...
03113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龙兴碑、李荣‘民’作‘人’,下同。按:圣者创制立法,智者舞巧弄诈。五十七章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;六十五章‘以智治国,国之贼’;故必絶之弃之,而后民利百倍也。《韩非子·...
03110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作‘失德而後德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4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4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无‘樂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柰卷、臧疏无‘是故’二字,‘藏’为‘臧’俗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’,六朝残卷无‘損’字,‘以’作‘能’。卷子、馆本无‘之’字、‘以’字,成疏但无‘以’字,彭、臧疏‘以’作‘而’。”水海按:臧疏本无“而”...
03115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8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08_音韵_08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予善天’,通行本作‘與善仁’。——‘予’同‘與’。甲本作‘予善信’,脱三字。按‘天’古读铁因切,兴也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‘孤不天’,犹今言‘不兴’。作‘予善天’者是...
03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