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全作“亓”。又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无“是以”,两“居”字,皆为“處(简作处)”字,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8_唐玄宗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曰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跂者不立’。王弼作‘企者不立’。易州‘牵者’,各本作‘跨者’。按当是‘夅者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企者不久”句后,尚有“李者不行”句。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褒”作“袋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道下一字通行本作隱。此作,微残,即褒之异构。褒义为大为盛,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是知道盛无号,德丰无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4_马叙伦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趮勝寒”,乙本作“趮朕寒”。“趮”为“燥”字之假借(二字皆属宵部)。“朕”【dǐem】,定纽、侵部;“勝(简作胜)”【cǐen】,书纽、蒸部。上古定母和书母都属舌音,侵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引作‘使心不亂’。《易经·艮卦》孔疏引此文亦无‘民’字。盖唐初避讳,删此字也。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两‘使民’一律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文亦无‘民’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1_张松如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挻,始然反。河上云‘和也’。宋衷注本云:经同声类,云:‘柔也。’《字林》云:‘长也,君连反。’又一曰:‘柔。’挻,《方言》云:‘取也’,如淳作‘繁’。‘埴’,市力反,河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7_朱谦之
《老子》14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2_顾广圻
《老子》64_音韵_05_李赓芸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見素抱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樸”和“少私寡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見素抱樸,少□而寡欲”,损掩一“私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《...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赵(孟頫)本作‘人之道’,无‘聖’字。‘人’与‘天’对,文胜;然非老子本谊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所说的“為而不争”,正指“人之道”而言;而“聖人之道”乃為“无為”“不争”...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于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善始且善成”,语意足,乃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又,“夫”(fú),发语词,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,不译。“唯”(wéi),副词,表示动作行为的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盅’,器虚也。河上公作‘冲’,虚也,和也。今从古本。形而上者谓之‘道’,形而下者谓之‘器’,盖‘器’有形也,‘道’无形也。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者寓其间也。故陰陽之...
《老子》43_音韵_06_水海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若此,“静”义为“清水”(朱说),或谓“冷水”也。炅,即“熱(简作热)”的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《道经》‘或炅或吹’之‘炅’字,乙本亦作‘熱’。炅,从火,日声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謫’字,作‘謫’亦通。扬雄《方言》三:‘謫,怒也。’郭璞注:‘相责怒。’又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‘謫’字引古《老子》作‘’。馆本、遂州本作‘適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