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美之與惡,相去何若’,各本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并作‘善之與惡,相去何若’。作‘美’是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侯王无以為貞將恐蹙’,是也。范于上文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’校曰:‘河上作:侯王,则王弼同古本矣。’···张嗣成作‘侯王无以貞貴高,將恐蹙’。寇、张之象、宋河上...
03112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5_诗经

<p>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5_诗经</p>-齐物书舍
《诗经·绿衣》:‘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。’郑笺:‘亡之言忘也。’亦其例也。《周易略例》:‘存言者,非得象者也。存象者,非得意者也。忘言者,乃得象者也。忘象者,乃得意者也。’存、忘对举...
0319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03112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前句,后句作“吾見其弗□□”,损掩“得已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將欲取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得已”,损缺“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弗”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...
0318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同此(“地”字稍残),第二句“淵(简作渊)”误作“潚”(sù),第三句作“予善信”,当为“予善天”與“言善信”之合文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...
0315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之不道,不□□□”,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之省写或假借,后句损缺“道蚤已”三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则校补为“道早已”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、敦煌...
03113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、唐玄宗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作‘以政理國’,与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家不同(三家作‘以正治國’)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云:“在宥天下,...
0315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3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3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猶兮若畏四鄰’,一无‘兮’字。‘猶’、‘豫’皆不果之意。‘畏四鄰’,慎自持也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天之道’,一无‘之’字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10_李嘉谟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10_李嘉谟</p>-齐物书舍
李嘉谟云:“不樂杀人而后可言兵。孙、吴之论兵,审虚实,辨奇正,其言详矣。然虚实奇正之本,孙、吴未必知之。老氏云:‘恬憺为上,勝而不美。’是固不欲戰之意。然即以兵法论之,恬则静,静者...
03112

《老子》1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关系,但主旨在于强调“无”的作用,反映了老子崇“无”的思想倾向。有人说本章主旨在于阐发“有”、“无”统一论。答曰:不合老旨也(见前注文)...
0319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
<p>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</p>-齐物书舍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8_王念孙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8_王念孙</p>-齐物书舍
王念孙云:“按:无下‘焉’字者是也。‘信不足’为句,‘焉有不信’为句。‘焉’,于是也。言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也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篇》注曰:‘焉,猶于是也。’《聘礼记》曰:‘及享发气焉...
0319

《老子》2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是老子对“道”本体及运动特性、作用等的集中描述。可以说是老子的“道本体论”的重要章节。 曾经做过史官的老子,有记录和观察天象的实际活动;因此,他对于天道和宇宙方面的思考,必然...
0319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夫唯不居’,古本作‘不處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或挫’,河上、御注、景福三本作‘載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作‘接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聖人不仁”,“仁”,“爱也”(见《荀子·大略篇》);此即聖人无所偏爱之意,谓聖人“法天地”而对于百姓纯任自然也。
0319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能含容应物,乃公正无私,无私则天下歸往,是謂王矣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8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8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主兵者以慈則勝,若恃强而不义,則不勝也。苏曰:‘兵以义勝者,非强也。强而不义,其败必速。’”
03114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今本作‘埏’,《释文》出‘挻’字,知王本作‘挻’,今据改。御注本同。景龙碑、敦煌丙本作‘埏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王弼本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5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5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无同开元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憯(cǎn)字左旁残损,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、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引及范应元《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》等书...
03110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按: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澹’并作‘惔’,各本作‘淡’,当从此。石田羊一郎以‘以恬憺為上’一句為衍文。按:‘恬’,《说文》作‘恼’,安也。‘故不美也’,按:...
03111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2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2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又,宋徽宗注云:“经曰:‘復歸于婴兒’,《庄子》曰:‘不至乎孩而始谁?’婴儿欲虚未萌,疏戚一视,泊兮静止,和顺积中,而英华不兆於外,故若婴兒之未孩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22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韵读:全,元部;正,耕部,元耕合韵。盈,耕部;新,真部,耕真合韵。得、惑、牧,职部。章、明,阳部;功,东部,長,阳部,东阳合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者,鱼部;才、之,之部,鱼之合韵...
03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