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76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陈柱谓:徒、徒韵。奚侗、蒋锡昌等人谓“是以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兵”当为“兵强則滅,木强則折”,則“滅”、“折”韵。高本汉谓:勝、兵韵,下、上韵。朱谦之云:“勝、...
0546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6_高明

<p>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6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‘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’,王弼等诸本经文同此而无‘故’字。据经文内容分析,当从帛书甲本为是。按本章经文共分作三段:第一段讲生命與名、生命與财貨,何者为親...
024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君子”,而不作“聖人”。“君子”所指范围比较广,不仅包括“卿大夫、士”,且也包括“万乘之王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君子”,帛书本正与《喻老》引合。“冬”,乙本...
0366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根据本文“執生”之旨,王弼之说为是。《韩非子》等人的“从生到死”说不合老旨,故不从。
0536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寇(前句末)有‘兵争’二字。按: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取与為通,為与治通;故四十八章河上公注:‘取,治也。’‘...
0306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想尔本“芻狗”作“董苟”,《干禄字书》谓“萋”同“芻”,实同魏《涼州刺史元维墓志》的“董(蒭)”字;“苟”则为“狗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...
0456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‘揣’,击治也。锤击刀剑,使之锋利,易折缺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0306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俞说是,唯“知”前有一“以”字,后有一“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正作“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”。若下句作“能毋以為乎”,则与上句“明白四達”文义不相应。明白四達,是无所不...
0416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0416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这句话是指人君而言,说执政者的教诫、防禁越多,而民众就越贫困。这个‘民’字不是指奴隶,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,他没有自己的经济,是说不上貧或富的。这里‘民’字,是同执政者相对...
0356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客’,甲、乙本作‘格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客’。今据改。‘格’实为‘客’之误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“名”作“命”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而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名”后“之”字,謂“聽之不聞名曰希”。
0546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十章弼注‘侯王若能守’,引此无‘之’字,当為古本,宜从之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侯王若能守’,亦无‘之’字。按:此言侯王若能守道无為,则民將自生自长也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‘争’下有‘也’字,辛本‘不’作‘无’,壬本作‘非以其不争’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6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6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当以有‘曰’字者为是。蒋锡昌云:‘用兵有言,言古之用兵者有此言也。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,二语即古用兵者所言也。’”
0406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然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侯王貴高,兆民賤下,為国者以人為本基,当劳谦以聚之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“若”,如果之义,此句为假设句,为下句提问作辅垫,故“若”字不可无。“且”,将,将近,接近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八:“且,犹几也,将也,近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传...
058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0496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民,国之本也。若政烦赋重,而民贫乏,则国本斯弊,弊则危矣。是以下民不足,由君上食用赋税太多,是以令其飢之尔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,而冲氣和柔守本者,当须谦卑柔弱,故王公至尊,而称孤、寡、不穀者,以谦柔為本故也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本‘木强則恒’,乙本作‘木强則競’;王本作‘木强則兵’;世传今本多同傅奕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唯黄茂材《老子解》作‘木强則折’……自黄茂材根据《列子》改订此文为‘木强則折’...
0516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、朱则释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、“牝馬”等;蒋谓“生於郊”为“驹犊生於战地”等。此释迂曲,亦不可通。 又,魏源引王弼注语:“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於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卻走...
0546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上賢,使民不争。”賢【xien】,真部;争【tfen】,耕部。真部【en】 和耕部〔en】皆為阳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同(而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真耕合韵,賢、争押韵。“不貴難得之...
0276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唯“修”作“脩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“...
037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能婴兒乎’,一‘能’下有‘如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‘忘’作‘亡’。《治要》引作‘妄’。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、《弘明集》六僧绍《正二教论》引并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欲明死而不死不壽而壽也;’是成亦作‘亡’。”
04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