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《甲本释文》云:“‘若’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“稱兵”作“抗兵”,“稱(简作称)”与“抗”皆可训為“舉”,义可通也;后句作“而依者朕□”,“則”通用作“而...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知”字,正与下文“天之所惡,孰知其極”相衔贯。这里所说的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,指作者能够知道勇於柔弱无为的一种人有利,勇於坚强有为的一种人有害,这两种不同的结果;下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五是以知无為□□益也”,“五”為“吾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疑纽鱼部),“之有”二字损缺,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吾是以□□□□□□也”,只残留“吾是以”...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正与想尔本、景龙本等本合。“强為”前有“吾”字,非為衍文。这是老子自述他又為这种“昆成”之物命名之情况,且引出下文他描述的道的全部...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1_王弼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无不為’,范本同此。磻溪作‘則无不治矣’。成疏曰:‘治,正也。’則成亦作‘无不治’。作‘治’者是也。此‘治’字应上文‘聖人之治’,自‘治’字改為‘為’字,读者复增‘為...
《老子》52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不以其无私耶’,宋河上及各本并同王本。磻本‘不以’作‘非以’,‘耶’作‘邪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非以其无私耶?故能成其私’,赵写‘不’作‘非’。按:‘公私’的‘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9_古棣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爱民治國,能无以知乎’,谓‘抱一’、‘專氣’、‘滌除’等事,既以修身明心,可推充此道以及人物,即愛民治國之本也。循自然之理,以应事物,莫不有当行之路,则何以智為?愛民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》云:‘王弼本作惇惇。’是陈见王本作‘惇惇’,当据改正。按:‘政’、‘正’二字在《老子》有极大之区别,详见八章。简言之,圣人治国,有‘正’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按天文钞河上公本及景龙碑作‘翕’,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‘翕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亦同。似王、河两本均作‘翕’,后人改王本为‘偏’或‘歙’,而改河上公本为‘噏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7_苏辙
苏辙云:“魚之为物,非有爪牙之利足以勝物也;然方其托於深淵,虽强有力者莫能执之。及其脱淵而陆,则蠢然一物耳,何能为哉?圣人居於柔弱,而剛强者莫能伤也。···鱼惟於淵,然后人得制之。...
《老子》36_述评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“賀(简作贺)”皆作“加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、高明本、沙少海本、许抗生本等今人本皆依他本校改“賀”为“加”,实为误校。按:作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,见王氏《经传释词》。此‘幾’借为近,‘其成’,即‘幾成’也。傅、范作‘其幾成’,此‘其’字作代词,是后世演化出来的用法。龙兴碑及赵至坚本‘民’作‘人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8_严可均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前識者’,前人而識也,即下德之伦也。竭其聪明以為前識,役其智力以营庶事,虽得其情,奸巧弥密,虽丰其誉,愈丧笃实。劳而事昏,务而治薉,虽竭圣智,而民愈害。舍己任物,则无...
《老子》38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敵(简作敌)”后有“矣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執”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、后句皆同此,今从帛书乙本。按: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乃”为“扔”。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正’、‘貞’,古字通用,都是板筑工具之‘楨’的音转,表一般准则之义,见杨公骥《释楨》;彭耜以为‘诸本貞作正,避庙讳’,盖谓唐人始改‘貞’作‘正’,显然是不对的,今譣之...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南方有邑焉,名为建德之国’。建德亦健德也。偷,借为嬬为懦。《说文》:‘嬬,弱也。懦,驽弱者也。’建德若偷,犹言强德若弱耳。偷与嬬、儒古通用。《左传·隐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