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作‘其易行’。譣弼注曰:‘可不出户窥牖而知,故曰:甚易知也。无为而成,故曰:甚易行也。’盖王亦同此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开始得到“一”的:天得到“一”,因而澄清;地得到“一”,因而安宁;神得到“一”,因而灵应;谷得到“一”,因而充盈;侯王得到“一”,因而成为天下人民的标准。(如果)它(他)们发展到极...
029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‘揣’,击治也。锤击刀剑,使之锋利,易折缺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歙’,收缩的意思。越王勾践要灭掉吴国,先劝吴王攻打齐国,勝了齐国,又劝吴王和晋国在黄池之会上争霸。这些目的都达到之后,吴王日渐骄奢,似張而实歙,於是越王一举而消灭了吴...
029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0297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乘乘兮’,李‘乘乘’,乘,食陵切,运动相适貌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唯’字,诸王本作‘惟’,道藏王本作‘唯’。‘孔’,甚也。《尚书》‘六府孔修’,《史记》作‘甚修’。‘甚’有盛义,‘孔德’犹言盛德。此言盛德之容,惟道体之是從也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上賢,使民不争。”賢【xien】,真部;争【tfen】,耕部。真部【en】 和耕部〔en】皆為阳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同(而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真耕合韵,賢、争押韵。“不貴難得之...
0296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02912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谓我獨守道如昧,俗人皆察察用智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0299
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则云:“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辙辈读此,皆以‘有’字、‘无’字为逗,不知‘有名’、‘无名’为老子特有名词,不容分析。三十二章:‘道常无名,···始制有名;’三十七章:‘吾将镇之以...
0297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古本‘是以能敝而不成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、李荣本作‘能敝復成’。纯甫曰:‘能,读如耐。耐敝者,虽旧不坏。新成,再造之也。’”
02913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02910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御注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赵‘在’作‘於’。开元‘曰’作‘日’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則大威至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</p>-齐物书舍
刘文典云:“今本《老子》河上公章句徧用第四十三,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无間’;‘无有’上敚‘出’字,可据《淮南子》引文增。《道应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;疑后...
02913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4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(能够)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。不见形象的东西,(能够)入于没有间隙的东西之中。我因此才知道“无为”的益处。施行(对自然、社会规律)不妄言的教育,实行(任其自...
0299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吴、明、危(本)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在‘咎莫大於欲得’句下。按: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。言为苦之所摧逼也。前境美丽,称可欲之心,故言可欲也。……咎,考责也。欲得之心,略无...
02911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0299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此言不善人化于道,亦能改过迁善,可知人无棄人,故道为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

<p>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聖人非欲上人、非欲先人也,盖下之、後之,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’,磻溪无‘使’字,‘至’作‘之’,无‘與’字。卷子成疏无‘死’字。陆德明曰:‘一本相下有與字。’检元嘉本及崔向永和中本并无‘與’字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衆人熙熙’,熙,许其反。‘若亨’,亨,普庚反,杀煮也;《简文》许庚反。河上公作‘嚮’。用也。‘牢’力刀反。”
029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