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0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0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强行者,乾乾不息,臂如川流不息,不舍昼夜,须臾不肯间断,便是强行有志之人也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作‘忽恍’,吕等作‘惚恍’。”
0269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,帛书乙本作“故或下□□,□下而取”,损掩前句“以取”和后句“或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危大有本皆无“故”字,作...
0269

《老子》20_音韵_06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0_音韵_06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我獨遺’,與上‘歸’字为韵。较通行本五字句‘而我獨若遺’稍胜。古本无‘而’字,为四字句,稍逊。义无变,所微变者节律,治古诗者於此微细处能辨之。”
0269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02614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□□□□□於人乎”,损掩“而弗能久,有兄”六字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而”作“上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“有”作“而”,“兄”作“况”,无“乎”...
0268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:“有物之体,寂寥虚静,妙本湛然常寂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’,此言天下有道,干戈不兴,走馬不用于军而用于田也。卻,犹驱也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‘海上有贤狂矞,太公望闻之,往请焉,三卻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...
02611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憯’,臧疏、罗卷作‘甚’。成疏曰:‘其为咎责莫甚於斯。’是成亦作‘甚’。‘甚’借为‘憯’,声同侵类。《说文》‘糂’重文作‘糣’,是其例证。各本并作大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難得之貨,塞人正路,故令人行妨也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‘客’作‘容’。吕等作‘儼兮其若容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‘豪’,馆本、六朝残卷、范、彭、罗卷、柰卷同此。各本及《类聚》八八、《文选·励志诗》注、《刘先生夫人墓志》注引作‘毫’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0266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0267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后句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今据诸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句首一“善”字,其余全损。其他诸本两“善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”。王雱本、崇宁...
026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又,作“不··與”是也,作“不··也”非也。帛书本作“不···舆”,“舆”则为“與”的同音假借,即为证。古王弼本作“不··邪”,“邪”犹“與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...
02615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此明盈难久持也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‘知’作‘自’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歙’,收缩的意思。越王勾践要灭掉吴国,先劝吴王攻打齐国,勝了齐国,又劝吴王和晋国在黄池之会上争霸。这些目的都达到之后,吴王日渐骄奢,似張而实歙,於是越王一举而消灭了吴...
0265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下句作‘或下而聚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而取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0267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1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1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揵’作‘楗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
<p>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02612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乘乘兮’,李‘乘乘’,乘,食陵切,运动相适貌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经幢同此(有‘者’),各本无‘者’,下同。‘徹’字,陆同此,各本作‘轍’。‘迹’字,陆、寇及《意林》引、《文选·闲居赋》注引作‘跡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酒德颂》注引...
02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