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向着对立面转化的,是道的运动;保持着柔弱状态的,是道的作用。天下的万物,都是从有名有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,有名有形的东西,又是从无名无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。
0305

《老子》40_音韵_0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音韵_0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反也者道之動也,弱也者道之用也。”動、用为韵,二字皆为东部。“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。”有【xǐwe】,之部,无【mǐwa】,鱼部。上古楚音阴声韵之部〔e】和鱼部【a】可以相通...
0345

《老子》40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40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、姚文田、奚侗皆认为此章无韵。邓廷桢、陈柱、高本汉皆认为:動、用韵。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四)阳声四东、钟、江合一部,并收“動”、“用”二字,引《老子》曰:“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...
02912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周立升、詹剑峰之说是。“无”,即“无名天地之始”、“有无相生”的“无”,它不是“虚无”,更不是黑格尔的“纯无”,也根本不是“存在于头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”。作为一个哲学概念,...
02810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5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5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无’和一章的‘无名天地之始’的‘无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与十一章‘无之以为用’的‘无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无’,是指现象界的非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无’是意...
05212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‘无’,并不是‘绝对没有’,却是可能的有,在潜伏状态的有,就是有的可能性,化生的萌芽和起始。至于具体的特殊物,就是这种萌芽的发展,就是这种可能性的现实,实现了的潜能。例...
0438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3_周立升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3_周立升</p>-齐物书舍
周立升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无’,不仅是表示事物的实体性的范畴,而且还是表明事物的辩证性的范畴。所谓辩证性的范畴,就是说,‘无’是对‘有’而言,‘有’是对‘无’而论。没有‘无’也就无所...
04910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2_文子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2_文子</p>-齐物书舍
《文子·道原篇》云:“有形产於无形,故无形者,有形之始也···有名产於无名,无名者,有名之母也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缺一“生”字,今据通行本校补。
0299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锡昌、高亨之说是也。本章的“有”,亦即“有名萬物之母”、“有无相生”的“有”。“有”,实有,即指“有名有形之物”,类似古希腊初期哲学家所说的“实是”(见《形而上学》)。周...
0359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8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8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,和一章‘有名萬物之母’的‘有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及十一章‘有之以为利’的‘有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有’,是指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有’,是意...
03411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有者,萬物之母之名相也;无者,天地之始之名相也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当作“天下之物”,马叙伦说是。唯谓“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”为《淮南子》语羼入者则谬也,帛书本则有此语,当为《老子》原文。 又,蒋锡昌云:“‘有’,即‘有名’,‘无’即‘...
05211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首章‘无名,天地始;有名,萬物母’。以无名与有名对,天地与萬物对,始与母对。此章亦言有无,则‘天下萬物’,当作‘天地萬物’,于义为优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弼注曰:‘天下之物皆有以为生’;是王亦作‘之物’。今作‘萬物’者,后人据河上本改也。···馆本‘下’作‘地’。‘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’,乃《淮南子》语羼入者。第...
0486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、顾欢并作‘天下萬物’,陆希声同傅奕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物生於有’,‘之’一作‘萬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天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天”字无,作“下之物生於有”。严遵本、成玄英本“下”作“地”,谓“天地之物生於有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景...
03613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弱,柔弱。老子的柔弱,内涵有三。一曰始生幼弱状态,如“婴儿”,“抟气至柔,能婴儿乎?”婴儿是始生状态最柔弱的。二曰有生命力,如他说“柔弱生之徒也”。三曰指运動、变化之状,如...
03213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庄子·天下篇》述老聃之道曰:‘以濡弱谦下为表,以空虚不毁萬物为实。’可知柔弱之目的,固在不毁万物,而萬物不毁,亦即萬物之善成也。‘弱者道之用’,言用柔弱之道,为善...
04410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3_杜道坚

<p>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3_杜道坚</p>-齐物书舍
杜道坚云:“‘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’,上句言体,下句言用,道之体用也,如此反复也,复其见天地之心也。···弱,柔也。柔弱者,生之徒也。道无定用,唯化是用。用则生意发施,萬物安焉。...
04511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2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2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道之用所以在于弱者,以虚而已。即在天者而观之:指我亦胜我,我亦胜我,则风之行乎太虚,可谓弱矣。然无一物不在所鼓舞,无一形不在所披拂,则风之用在乎弱也。即在地者而观之:决...
03412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缺“弱也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
0475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
<p>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</p>-齐物书舍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02713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说是。关于“反”,含有两层意思。第一层为“相反”,含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意思,即王弼所注:“高以下为基,贵以贱为本,有以无为用,此其反也。”第二层意思为“返”,赵至坚本即直...
05215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2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2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也’字,今依帛书甲、乙本补。有‘也’字,语意圆足,自胜今本矣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反也者”三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赵至坚本“反”作“返”,其他诸本同帛书乙本。
04511

《老子》4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此章主旨,正如王安石所指出的:“此章言道深微妙,隐奥难见。自‘明道’至于‘大象’,皆道也。道之妙,不可以智索,不可以形求,可谓隐矣。道之体,隐乎无名,而用乃善贷且成。上士悟之,特然...
05212

《老子》41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1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上士听到了道,能够勤快地实行它。中士听到了道,将信将疑、似有似无。下士听到了道,就大大地嘲笑它。不被嘲笑,就不足以称为道。所以,古来有格言和谚语的《建言》说:“光明的道,好似暗昧不...
0447

《老子》41_音韵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音韵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上士聞道,勤能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弗笑,不足以為道。”前四句是交韵:道、道为韵,幽部;行、亡为韵,阳部。笑、道为韵,笑【sǐau】,宵部,道【deu】,...
048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