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谦者德之柄,让者礼之文,苟失斯道,无从而可,况自专固伐取,欲以求功,不让则争,功斯滥矣。故云‘自伐者无功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德善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柰卷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范、吴、臧疏、馆本同此,各本作‘是謂’,‘以’字是。彭、张嗣成、吴、潘‘服’作‘復’,‘復’字是。陆德明作‘復’,...
0278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層’,敦煌庚本作‘成’,辛本作‘重’,壬本作‘曾’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</p>-齐物书舍
石田羊一郎云:“本无‘不’字,依义当有。太古无名之世聖人在上,无为而化,民戴而不知也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之應’,一作‘知應’。‘應’者,‘應对’之‘應’。‘攘’,音禳,揎袖出臂曰攘。‘扔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。《音辩》云:‘引也,就也,推也。音认,又音仍。’《玉篇》:‘扔’...
0278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7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7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圣人诚信既足,其于言也,尚且贵之,而不轻发,则民自诚信矣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懃而行之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、《广弘明集》九《甄鸾笑道论》引并作‘勤而行之’。馆本作‘懃能行之’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8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8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此两者’,谓敢与不敢也。‘或利或害’,活身为利,殺身为害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言聖人心虽凝寂,教则流通,故常用善能以救人,必令释然而达解。大慈平等,无所偏隔,凡是于人,尽皆善诱,故云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及荣注于此均无注语,是成、荣无此二句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</p>-齐物书舍
李荣云:“‘道生一’,虚中动气,故曰道生元气。(元气)未分,故言一也。‘一生二’,清浊分阴阳者也。‘二生三’,运二气三才。‘三生萬物’,圆天覆于上,方地载于下,人生统于中,何物不生...
0278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飄風驟雨,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,阴阳不燮所使然,沛然而来,悠然而去,以其变而非常也;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,故‘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’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握’,叶作‘摼’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猶’,王弼作‘悠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26_今译

<p>《老子》26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辎重车是轻车的根本,清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,君子终日行进,就要像指挥作战的将帅一样,不离开他的辎重车辆。虽有宫营馆舍以供享用,但他仍然超脱享物之外,而随辎重之旁,安闲静处。为什么拥...
02715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据罗氏影印贞松堂藏《西陲秘籍丛残》校敦煌本,‘敢’下有‘不’字,罗《考异》中失校。强思齐引成玄英疏:‘前既舍有欲得无欲;复恐无欲之人,滞于空见,以无欲為道;而言不敢不為...
0279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‘莫’作‘與’,误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2_王卡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2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贵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末有‘矣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自見’,‘見’,贤遍反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0277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是以吉事□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上左”二字,后句全损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白文本、司马光本、林希逸...
0278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7_毕沅

<p>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7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王弼‘燿’作‘嬥’。‘燿’,俗作‘耀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乙本“拾”假作“擒”(上古二字皆入缉部,为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嘉靖刊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(唐)李荣本、《意林》本、林...
0278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綿綿’诸本作‘緜緜’。成玄英曰:‘綿綿,微细不断貌也。’‘綿’为俗字。《玉篇》:‘緜,新絮也,纏也,緜緜不绝。今作綿。’《五经文字》云:‘作綿者讹。’又‘緜緜’下,景...
0275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非也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之文,就是据所见《老子》本的原文所作的注解性文字,从中是可以窥见《老子》原文之貌的。从严遵注解性文字看来,严氏所见《老子》本文作“挈”而不作“介...
02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