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7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大、大,月部;肖、肖,宵部。小,心纽、宵部;细,心纽、脂部,二字纽同押韵。寳、寳,幽部。慈,之部;先,文部;之文合韵。勇,东部;廣,阳部;东阳合韵;長,阳部。勇,东部;廣...
0278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是“現(简作现)”的古字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“自見”,自我荐达之义。全句义谓:不自我推荐,所以能被了解。
02710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《淮南子》‘騁’下有‘於’字,与古本同。‘至柔’谓道之用也,‘至堅’谓物之剛者。道能运物是至柔馳聘於至堅也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皆无“於”字,当是...
0279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長’,张丈反。‘亭之’,如字别也。‘毒之’,‘毒’徒笃反,今作‘熟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專,任也;致,极也。言任自然之氣,致至柔之和,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则物全而性得矣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3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3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夫人莫不有视、听、思。目之能视,耳之能听,心之能思,皆天也。然视使之明,听而使之聪,思而使之正,皆人也。然形不可太劳,精不可太用。太劳则竭,太用则瘦。惟能嗇之而不使至于...
027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褐”下皆有“而”字,正与严遵本、敦煌壬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同。有“而”字义足。 又,“褐(hè)”,乃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注云:“楚人谓袍为...
027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75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2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2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六句,知非后人误衍。惟甲、乙本作‘挫其鋭而解其紛’在‘和其光,同其尘’之上,与今本异耳。塞兑閉門,谓人君閉明塞聪也;挫鋭解紛,谓人君摧折己之锋芒,消除...
027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親’、‘譽’谊近,故连言之。傅本重‘其次’二字,则将‘親’、‘譽’二字分为道德衰降之二个阶级,似非是。‘其次’,謂世道下降,次于上言者也。此謂其次之世,人君亟亟以...
02711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然後’二字,景龙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壬本无。‘乃至’下敦煌庚本有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河北省易县存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有“然後”二字。朱谦之、高明等人校释景龙碑...
02714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若民恒是死,則而為者”,前句“使民”作“若民”,无“且”字,“是”為“畏”的误写,或“恒是”下捝一“畏”字;后句“而”前衍一“則”字,无“畸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02713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明太祖《御注道德真经》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句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0276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柔脆’作‘柔弱’为胜,盖‘柔弱’二字乃本章之主干也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7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在这一章节中,主要是讲“平等”问题。陈柱发微此旨云:“此老子主张一切平等之说也。夫贵者愈贵,则贱者愈贱,富者愈富;富者愈富,则贫者愈贫;而天下之富者,必少于贫者,贵者必少于贱者...
02712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、张舜徽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輔”。此句言“聖人”能够輔助萬物的自然发展,而不敢强作妄為。显然这是在宣传“无為”之道的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教人反本实者,欲以...
02711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天之道’,五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77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道之出言,淡乎其无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可既。’基本上是交韵,而略有变通:‘言’、‘見’为韵,二字入元部;‘味’、‘聞’、‘既’为韵,‘味’入微部,‘聞’、...
0277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“树木有‘曼根(向四旁伸张的根)’,有直根,(直)根者,书之所謂‘柢’也”;则“深根固柢”之“根”即“曼根”,之“柢”即“直根”也(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...
02712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

<p>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</p>-齐物书舍
陈奇猷云:“按:‘持’,读‘自恃’之‘恃’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以”作“用”,“菥”作“(高明作‘答’)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白文本、(唐)李荣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陈景元本、邓锜本、张嗣成本、李道纯本、杜道坚...
02710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6_高亨

<p>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6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引此二语,旧注:‘天地生萬物,聖人养百姓,岂有心于物,有私于人哉!一以观之,有同芻狗。’尚得其恉。”又云:“老子不诋訾聖人。此处云:‘聖人不仁’者,盖老子...
02713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涛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呵其若濁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但“呵”字為抄写者时译,非原字,原字当作“兮”;乙本作“湷呵亓若濁”,抄写者亦时译“兮”為“呵”,“其”则...
0277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朢”作“整”(“朢”的或体)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物”作“沕”。邢玄本“之”后有“於”字,“朢”作“恍”,“物”作“惚”,谓“道之於物,惟恍惟惚”。今诸...
027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0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0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人君不重則不尊,治身不重則失神,草木之花叶輕故零落,根重故长存也。人君不静則失威,治身不静則身危。龙静故能变化,虎躁故夭亏也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5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5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均作‘後其身而身先’。帛书乙本‘後’作‘退’,甲本作‘芮’,则由声而变也。‘退’字篆体作,與後形近,故传写易为後耳。字或从内作纳,故帛书中退字又多作芮也。”按:张说...
0276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若’字,河上同古本。”
02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