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、唐玄宗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作‘以政理國’,与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家不同(三家作‘以正治國’)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云:“在宥天下,...
0285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是以’,承上文也。聖人即举聖戒。凡腹,内也;目,外也。怀道抱德,充满于内,故為腹也。内视无色,反听无声,诸根空薄,净不染尘境,故不為目也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園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為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園”作“裙”。高明校“園”為“混”。不从。唐玄宗注本、白文本、苏辙本、李霖本、杜道坚本、庆阳本、磻溪本...
054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大邦者下流也”。据日本东条一堂《老子王注标识》本王弼注经文云:“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;大國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:‘大國者下流也。’...
0485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无’,简文作‘不’;河上本作‘吾將鎮之’,河上者,非《老子》所作也。”
0995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所屬’,屬,之欲反,注同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傅奕注‘俗’字,引郑玄之说:‘谓土地所生,习也。’‘業’字,引贾逵云:‘業,犹次也。’《尔雅》云:‘業,事也。’皆通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9_高亨

<p>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9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以前后文例之,不当有‘而’字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3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3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忽若晦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3_苏辙

<p>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3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主,造事者也;客,应敌者也。進者,有意于争者也;退者,无意于争者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9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9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忽兮恍,其中有象’)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侯王毋已貴□□□□□”,损缺“以高將恐蹶”五个字。乙本把“蹶”假作“欮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傅奕本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“毋已貴以高”作“无以為貞而貴高”,“蹶”作“...
053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引句末有‘矣’字。罗卷‘戎’作‘我’,讹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人君者无道,则内暴虐其民,而外侵欺其邻国。内暴虐则民产绝,外侵欺则兵数起。民产...
027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字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为后人以假借更易之。此言“民之信与不信,聖人一律待之以信,而任其自化,则其结果皆得信也。”(蒋锡昌注语)
0355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应从帛书作“是謂果而不强”,则是。这确实是一句总括上述四项兵道原则的话。作“是謂果而不强”,当为《老子》原文,其义謂:(上述)这些兵道原则,叫做取得勝利而不逞强。其中...
0435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1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1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不失其所’之‘所’字,在这里尚未与‘能’字对称,然已具有了中国哲学中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之含义。原‘能知’和‘所知’,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。释家以为‘所知’依附于‘能知’...
0485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祺’,彭、臧疏作‘祆’,宋河上、白、吴作‘訞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妖’,赵写作‘媛’,馆本作‘話’。按:‘奇’借为‘衺’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8_严復

<p>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8_严復</p>-齐物书舍
严復云:“‘樂’與‘餌’二语,是反比‘道’非餌也,而用之有不既之效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

<p>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苏辙本‘物’作‘象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而不見其首”,损掩“而”前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隋而不見亓後,迎而不見亓首”,“随(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属邪纽歌部),《...
0465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王本作‘惚恍’。‘惚恍’则正言‘恍惚’。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,王弼注:‘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’此言‘惚恍’,為取与‘狀’、‘象’谐韵,故作‘惚恍’,颠倒读之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3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3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拱璧’,抱璧也,谓圆全大璧也。‘駟馬’,一乘车也。古者召士,必先赍拱璧,后遣駟馬之车。言纵有高盖合璧、富贵荣华,亦不如无为、坐忘,修进此道。何者?夫修道可以长生,富...
0455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0445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有車周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□”,前句“舟”,音假为“周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幽部),后句“之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前句作“又周車无所乘之”,“有”通...
051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句是承上句所言,不当有“使”字。“相”,范围副词,互相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双方,古汉语只用一个“相”字表示。“相與”,亦为范围副词,共同、一块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...
04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