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9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母閘亓所居,毋猒亓所生”,前句“毋”假作“母”(上古二字皆为明母,为双声假借),“其”作“亓”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母”为“毋”,校“閘(简作闸)”为“狎”,校“...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,而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、第四‘殺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,‘而’作‘夫’,无第四‘殺’字,(卷子成疏)‘斵’作‘斲’,馆本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‘飄’上,王本原有‘故’字,河上本无。今据删。按:无‘故’字,是也。盖后人误以‘希言自然’一句冠此章之首,因增‘故’字以联之,而不计其文意之不相关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焉’。《文子·十守篇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即所以得长生’。强本成疏:‘故独不以生為生者’,是成‘為’下有‘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应有“之”字。“之”,结构助词,用在主谓之间,使“聖人之在天下”这个句子,变成词组,不译(古棣译为“的”,不妥)。所以,“之”字不能少。又,帛书本作“在”為是。各本皆作“在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后汉书·朱雋传》注引‘弗’并作‘不’。《周易·系辞》正义引‘而弗居’作‘不居’。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’,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强本引成玄英疏经文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亨、古棣之说非是。高、古二人主要是认为下文“物形之,而器成之”义不可通,而改《老子》原文的。实际上原文之义很通畅:道使万物生長(“道生之”:“生”为使动用法,使·..·生長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10_陈鼓应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發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狂,狾犬也。’重文作怔。狂本心疾,故字亦从心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‘幼而狂。’杜注:‘狂,无常也。’盖心失其本能,改其常态,是為狂。‘心狂’...
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旧注皆以‘烹小鮮’为‘烹小鱼’,然义颇难解。《道德指归·论治大国篇》曰:‘是以明王之治大國也,若亨小澌。’亨,通也;‘澌’者,《说文》云‘水索也’。水索谓水将尽。亨小澌...
《老子》3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‘其脆易泮’一句,‘脆’字有作‘毳’或‘脃’者,‘泮’字有作‘判’、‘伴’、‘破’者,因帛书本残甚,无法校定。从字音字义分析,‘毳’字与‘脆’音近,‘脃’字乃‘脆’之别构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大”(tài),后来写作“太”。江沅《说文释例》:“古只作‘大’,不作‘太’。《周易》之‘大极’,《春秋》之‘大子’、‘大上’,《尚书》之‘大誓’、‘大王王季’,《史记》、...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3_张煦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负骄矜,所以能長久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矜’,大也。聖人不自贵大,故能長久不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