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言古者善修道之士’,是成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《御览·兵部》引同此。”
01095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
<p>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</p>-齐物书舍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0555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负骄矜,所以能長久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矜’,大也。聖人不自贵大,故能長久不危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有者,萬物之母之名相也;无者,天地之始之名相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死’,《列子》作‘化’。··按:‘徒’,读为‘道途’之‘途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亨、古棣之说非是。高、古二人主要是认为下文“物形之,而器成之”义不可通,而改《老子》原文的。实际上原文之义很通畅:道使万物生長(“道生之”:“生”为使动用法,使·..·生長...
0555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’,按:寇‘後其身’作‘後其时’,盖刊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’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10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10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老子说,如果不得已而应戰,要‘以喪禮處之,殺人之衆,以悲哀泣之。’这是人道主义的呼声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發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狂,狾犬也。’重文作怔。狂本心疾,故字亦从心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‘幼而狂。’杜注:‘狂,无常也。’盖心失其本能,改其常态,是為狂。‘心狂’...
0345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;勝人者,有力也;自勝者,强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力【lǐek】为韵,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n】为韵。知【tǐe】,支部;力【lǐek】,职部;职部【ek】和锡...
0535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有大患’,各本句末有‘者’字;两‘我’字,各本作‘吾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9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9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旧注皆以‘烹小鮮’为‘烹小鱼’,然义颇难解。《道德指归·论治大国篇》曰:‘是以明王之治大國也,若亨小澌。’亨,通也;‘澌’者,《说文》云‘水索也’。水索谓水将尽。亨小澌...
0485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4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14_音韵_04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《唐韵·四声正·八物》云:“‘物’,文弗切。按:古有去声,当与未部并收。《老子·赞玄篇》‘復歸於无物’,与‘昧’叶。”
0645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王侯’。景福本‘若’作‘而’。‘之’字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傅奕本均无,室町本有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王弼有二‘焉’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高翻、柰卷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必以’,杭州、高翻、磻溪并作‘以其’。《金人铭》曰:‘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;知众人之不可先也,故後之。’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曰...
0335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而无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帛书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,惟句尾皆无“也”字。
0589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两‘處’字皆作‘居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经幢无‘之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哉’字。”水海按:广明本作“吾何以知衆甫然哉?以此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41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1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笑,宵部;道,幽部,幽宵通韵。唯道音盗,似误。‘道’,徒皓切,古,徒苟切。‘道’首声,九章与守、咎韵,十四章与有韵,四十七章与牖、少韵,此其例证。又,谷、辱、足、偷、渝...
0595

《老子》4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向着对立面转化的,是道的运动;保持着柔弱状态的,是道的作用。天下的万物,都是从有名有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,有名有形的东西,又是从无名无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。
0325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上不’,各本作‘尚不’。‘於人’,各本句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之。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彭耜本无“夫”字,“賢(简为贤)”后有“於”字,“貴生”后有“也”字,作“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也”;吕惠卿本与之同,唯...
037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主父,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,是以生幽而死。’《老子》此句,疑后人本《韩非子》所加注语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於”(今作“于”)字。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先秦古书所引即有“於”字,足证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於”字不误也。查《文子》的《道原篇》、《精诚篇》、《下德篇》...
0545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全损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及诸宋元明人本“上...
0235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有□,□□徒十有三”;帛书乙本作“生之□□□□,□之徒十又三”,“又”通“有”。今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得此两句。两句中“十”,敦煌己本皆通作“什”。其他...
0615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按:《释文》云:‘河上本一作朘’,又引《说文》‘朘,赤子阴也;’《说文》无‘朘’字,据此,则唐本有之。《玉篇》亦云:‘朘,赤子阴也;’即本《说文》之义,是《说文》本收‘...
0435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范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,此盖由南北朝以来,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所云:‘也、是、语、已及助字之辞,文籍有之矣,河北经传...
05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