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4_魏源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4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傅奕作‘人之所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傅奕本作“人之所惡”,经训堂刊傅奕本则作“人之所患”。
044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'言云'义足。其句中'言'为名词,作'话'讲,'云'为动词,作'说'讲,故可知'言'、'云'义不重也,'云'当不为衍字。朱谦之说非是。
049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‘窥’作‘窥’,吕作‘闚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《赵雪松书道德经》“闚”作“寴”。“寴”为“窺”的异体。
055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二赵、潘并作‘故取天下者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注曰:‘上章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;’则王作‘其取天下者’。罗卷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‘要妙’,深远微妙,即是因顺自然的深远微妙之理。聖人行事,无棄人,无棄物。以善人為師,不善人為資,则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?而貴師愛資之方,正在于顺乎自然,依乎天理。因...
0565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有‘百姓’一句。成疏曰:‘众生妄浮耳目。’是成‘注’字亦作‘浮’。馆本作‘淫’,今各本并作‘注’。然陆出‘注’字曰:‘之树反。’则作‘浮’者盖别本。”又云:“...
0575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3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3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為天下式,无往而非一,則常德不忒矣。不忒,則不差矣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想尔本作“靈”,当為“虚”字之误,饶宗颐已校改。“虚”、“空”虽可通假,但《老子》原字作“虚”,马叙伦校改為“空”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虚其心’,除嗜欲,去煩亂。‘...
0525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器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本句首无虚词,而今本句首分别作‘故’、‘夫’或‘凡’等字。乙本句首有两字相叠,似初写一字后又改写,故字迹不清,帛书组以‘○’表示,此当释为‘故’字,甲本遗漏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52_译文

<p>《老子》52_译文</p>-齐物书舍
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,把这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。既得到了万物的根源,又认识了万物的本身;既认识了万物的本身,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: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堵塞主体产生知欲的感官,关闭主体产...
0305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余则基本上从高亨句读,而略有变通。劳健以‘名’與‘臣’、‘賓’诸字为韵,而断‘道常无名’为句,但不能成立。(一)此章第一段为疏韵,皆两句一韵,‘臣’、‘賓’、‘均’为韵,...
059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8_苏辙

<p>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8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‘彼’,物之自外至者也;‘此’,性之凝于内者也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5_劳健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5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知常容,容乃公’,以容、公二字为韵。‘天乃道,道乃久’,以道、久二字为韵。独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二句韵相远。‘王’字义本可疑,王弼注此两句云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于无所不周...
0435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67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勇、廣、長韵(阳东通韵,勇叶音枉)。邓廷桢云:廣、長韵。“久矣其細”,严本“細”作“小”,肖、肖、小韵。
0455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而愚之始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德’作‘得’。范、磻溪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臧疏、宋河上、馆卷本凡‘惟’字并作‘唯’。《理惑论》引此二句文同(‘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’)。按:‘孔’借為‘空’,声同东类,...
0435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

<p>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此句似后人注语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伐”,功伐,功劳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以為有功劳,所以能有功绩。
039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“故”字,不妥。然高明谓“故”假为“古”亦不确。上文谈了柔谦之道,此用“故”承接,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,所以“故”不可少。许抗生改“議”为“以...
0535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綿綿’诸本作‘緜緜’。成玄英曰:‘綿綿,微细不断貌也。’‘綿’为俗字。《玉篇》:‘緜,新絮也,纏也,緜緜不绝。今作綿。’《五经文字》云:‘作綿者讹。’又‘緜緜’下,景...
025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有形之長久者,莫如天地。天地均由道而生,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安于无私而不自益其生,故能長生也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观朝阙甚修除,墙宇甚雕峻,则知其君为土木之功,多嬉游之娱矣。观田野甚荒蕪,则知其君好力役,夺民时矣。观倉廪甚空虚,则知其君好末作,废本业矣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7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長生’之‘生’,敦、景、遂三本均作‘長久’,知此章久、久、久为韵,生、生无韵。又‘不自生’之‘生’入耕部,與‘先’、‘存’入文部字相叶,此为文、耕通韵。”水海按:诸种...
0355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以帛书甲、乙本考之,通行本之“不祥之器”,則在下文“不得已而用之”之前,仅次序错乱,非為衍文也。《文子》是较早的解释《老子》的著作,《上仁篇》所引当為节引(约引)者也。上文...
0445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甲本作“然埴為器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然”為“埏(yán)”,无“而”字;乙本作“燃埴而為器”,“然”作“燃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燃”亦為“埏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...
0245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无事,民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自富”二字,并无“而”字,后句全损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马叙伦《老子覈定文》则校“我”为“上”。景龙本无两“而”字,...
0515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04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