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3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4_魏锡曾

<p>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4_魏锡曾</p>-齐物书舍
魏锡曾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三句无。”水海按:魏氏所谓“下三句无”,指“自見者不明”句下的“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”三句无“者”字,御注则作“自是不彰···”...
0238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《论语集解》义疏九引两‘皆’字并作‘以’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37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02311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明太祖《御注道德真经》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句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</p>-齐物书舍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02315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以’作‘已’。各本‘我’上并无‘而’字,以下句例之,当有‘而’字。各本‘且’并作‘似’,潘同此(作‘且’)。‘啚’,各本作‘鄙’。按:‘有以’之‘以’,借为‘...
023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3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</p>-齐物书舍
卢文弨云:“今作‘恬惔’,易州石刻同。《说文》:‘惔,忧也。’非此。‘恢’亦形近而误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累’,纂微作‘絫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本亦作“絫”,纂微、赵本皆谓“九層之台,起於絫土”。
0225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6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行,阳部,重,东部,阳、东通韵。臣,真部,君,文部,文真通韵。惟‘失臣’之‘臣’,当从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根’,以与首句相应,‘根’、‘君’為韵。”
0229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猫’,别体字。”
02214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赵写及《治要》、《文选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修’并作‘脩’,下同。‘修’是,‘脩’借。各本及《文选·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。罗卷上‘其’字...
0227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贞’,‘貞’,正也。王弼、郭云同古本。一本‘貞’作‘正’,亦后人避讳也。河上公本作‘侯王’。”
02210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9_司马光

<p>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9_司马光</p>-齐物书舍
司马光云:“有身始有患也,然则既有此身,则当贵之,爱之,循自然之理,以应事物,不纵情欲,俾之无患可也。”
0227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司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’,程无‘此’字。”
02213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繟’,音闡,舒缓也。王作‘坦’,严作‘默’。不如作‘繟’为长,盖‘默’则重‘不言’,‘坦’则近‘不争’也。”
02212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欲、足韵(六屋入声)。高本汉谓:欲、足、得、足韵。陈柱同高。按:吴澄谓“‘糞’下有‘車’字,車、郊叶韵”,而上古“車”【t‘ia】,鱼部,“郊”【keau...
02212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、高说是也。陈景元于“同”字断句则非。对于“两者”的解释,旧注颇为分歧。大致有以下几家:河上公注云:“‘两者’,謂‘有欲’、‘无欲’也。同出者,同出人心也。而異名者,所名...
02210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213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21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明说比较符合《老子》之旨。但“孰為此”不是陈述句,而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。谓谁使飄風、暴雨如此?言外之意即“道”,这是自然的。万物既始於“道”,飄風、暴雨亦必因“道”而生...
02212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奚侗曰:‘此云威即谓可畏之事,如刑罚兵戎之属,民不畏其所可畏,其故由于不能安居乐业,而祸乱自兹起,則大可畏者至矣。此为治天下者垂戒,非为凡人言也。’什么是‘大可畏者’呢...
02214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之力”二字,帛书本无,盖后人涉上句“是謂不争之德”而妄加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德”與“力”是不相对言的。又,“是謂配天”,正与前文“是謂用人”相对言,故不当删去“配天”前“是...
02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