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0405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2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无此二句。”水海按:敦煌庚本,敦煌壬本有此二句,敦煌辛本无此二句。
038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我有三寶,持而寳之’,韩非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。老氏自謂,我有三寳,持守而珍贵之,謂下文也。”水海按: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“我有三寳,持而寳之”,近帛书本。
0395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我獨悶悶’。吕作‘忽若海’,林、赵同王弼,苏、葛作‘忽兮若海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忽若晦”,注文作“忽焉若晦”。
0415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此二句疑本作‘天將以慈救之,以慈衛之’。盖王本捝上‘以慈’二字,道藏河上本等上‘以慈’二字讹為‘以善’,又误窜‘救之’下也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救,助也。’‘以慈救之’...
0425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6_高亨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6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’按:‘至’者碍止之义。言民不畏威,則君之威权碍止而不能通行也。正所以为人君用威者惊。下文云:‘无狭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。’即明告以勿用威权矣。《说文...
041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高翻、柰卷作‘知此两者’,严遵、景福作‘常知此两者’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

<p>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注云:“‘不自見’、‘不自是’、‘不自伐’、‘不自矜’,皆不争之馀也,故以‘不争’终之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</p>-齐物书舍
严遵云:“道虚之虚,故能生一。有物混沌,恍惚居起。轻而不发,重而不止,阳而无表,阴而无里。既无上下,又无左右,通达无境,为道纲纪。怀壤空虚,包裹未有,无形无名,芒芒澒澒,混混沌沌,...
0345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”,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“”即“穀”的假借或省写;帛书乙本作“人之所亞,□□寡、不”,“亞”为“恶”的假借,“唯孤”二字损缺,“棠”为“穀...
0375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驳刘师培、易顺鼎所持“‘出於’误入注文说”,很是有力;但是谓“‘无有’者无形之道也,‘无間’者有形之物也”,也似牵强。老子在这里使用的“无有”的概念,不同於“无名”和...
047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不窥’,‘窥’起规反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俞说非。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恒”而不作“常”,绝非“上”义也。又,“恒”为《老子》书中所用楚语,其义为“大”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(楚)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...
0575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严遵本及《谷神子》引皆作“而民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己本、景福本、易玄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...
0405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9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9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注云:“‘湛’,静也。言其道湛静,虽不见其迹,然又似或存。”
03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