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高诱《淮南子》注云:‘保,本或作服。’”
0558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:“衆人迷於美进,惑於荣利,欲进心竞,故熙熙如享太牢,如春登臺也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□亓白,守亓辱,為天下浴”,损掩“知”字,两处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皆已勘校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“日”作“榮”,“浴”作“...
05514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動(动)”则為“踵”之假(二字上古皆為东部)。按:“踵”,《说文》谓“追也”,又云:“一曰往来貌。”“往来”即含有活動之义。今从帛书甲...
05515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’,《意林》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4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終日號而不嗄,乃和之至。盖和者,主于气也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81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81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信,真部;知,支部;支真合韵;善,元部,支元合韵。積,锡部;有,之部,锡之合韵;多,歌部,歌之合韵。道,幽部;争,耕部,幽耕合韵;道,幽部;害,月部,幽月合韵。
0556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不離’,‘離’力智反。”
05511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知其榮,守其辱,去华歸根,虽被以天下之所甚恶,而不能累焉,故為天下谷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鑿户’,‘鑿’在各反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龍(寵)之為下也”则为《老子》原文。王弼、傅奕诸本作“寵為下”,则省去句中助词也。本句的意思是宠荣是下等的。“為”,动词,是;“下”,即卑下之义。“龍(寵)、辱”相辅相成...
0558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1_阴符经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1_阴符经</p>-齐物书舍
《阴符经》云:“治国之术百数,其要在清静自化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6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有两个“我”字,其含义是有别的。“天下皆谓我大”之“我”,乃谓“道”也;“我恒有三宝”之“我”,这是指包括老子在内的得“道”的圣人。全章节讲的就是“道”的原则在政治、伦理、...
05515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8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8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傅奕本‘始’作‘首’,下有‘也’字,则为‘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首也’。帛书末句‘而愚之首也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而愚之始’,唯傅奕本与帛书同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亦作‘而...
05515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有道之君,贵為天子,富有四海,而不自有其富贵;菲饮食,恶衣服,卑宫室,為天下惜财而不苟费;制田里,教树艺,薄税敛,使民家给人足。是以己之有餘而奉天下也。”水海按:此言只...
0556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‘道’作‘士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05510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
<p>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0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0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或接或墮’,《老子想尔注》本及唐景龙碑、唐人写本残卷丁本、遂州龙兴碑、李荣《老子注》本皆如此(景龙本作‘隳’——引者);王弼本‘接’作‘挫’,河上公本作‘载’,帛书甲本...
05513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掘’,求物反。河上本作‘屈’,屈竭也。顾作‘掘’,云:‘犹竭也。’‘動而愈出’,愈,羊主反,又羊朱反。”水海按:今查河上公诸本皆无“屈竭也”三字注文。
05513

《老子》31_音韵_03_黄瑞云

<p>《老子》31_音韵_03_黄瑞云</p>-齐物书舍
黄瑞云云:“惡、處韵(惡,铎部;處,鱼部)。已、之韵(之部)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,傅奕同古本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侯王毋已貴□□□□□”,损缺“以高將恐蹶”五个字。乙本把“蹶”假作“欮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傅奕本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“毋已貴以高”作“无以為貞而貴高”,“蹶”作“...
055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夫天之道,在損益均衡,有无等量,高下相一,有餘、不足相平,為圆成一切自然相制原理。天道之盈虚消息,盛衰生灭,无不循环不息,周行不殆,且复平等不二;不得其平,则損益以生矣...
05515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与此文同例。皆复申前文,似后人...
05514
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失”后的“之”字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05515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8_严復

<p>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8_严復</p>-齐物书舍
严復云:“‘樂’與‘餌’二语,是反比‘道’非餌也,而用之有不既之效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王本作‘惚恍’。‘惚恍’则正言‘恍惚’。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,王弼注:‘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’此言‘惚恍’,為取与‘狀’、‘象’谐韵,故作‘惚恍’,颠倒读之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居前而民弗害也,居上而民弗重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‘故居上而民弗重也,居前而民弗害’,通行本同,疑此处误倒。”按:上文先言“上民”如何,后言“先民...
05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