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恒又欲也,以觀其所噭(qiào)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。今从帛书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所嗷(qiào)’,乙本同,通行...
09413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言古者善修道之士’,是成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《御览·兵部》引同此。”
0935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8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8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執,此言執者,谓守道者如手之執物,不可失也。道本无象,此言象者,以万象皆由是而兆见,故曰‘大象’也。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...
0935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2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2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坐進此道’,按‘道’字与上文‘有’字‘馬’字韵。”
09312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5_奚侗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5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各本捝下‘美’字,而断‘美言可以市’为句,‘尊行可以加人’为句,大谬。兹以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、人间训》引订正。二句,盖偶语亦韵语也。‘市’字当训取,《国语·齐语》:‘市贱鬻...
0921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字,敦煌辛本作‘彭’,傅本作‘靖’。静、彭、靖三字可通用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三出‘静’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。又出‘彭’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,卷四出‘浄’字,引古《老...
0918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2_顾炎武

<p>《老子》58_音韵_02_顾炎武</p>-齐物书舍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八《四纸》云:“倚,古音于我反。《老子》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,‘禍’与‘倚’为韵,‘福’与‘伏’为韵。”
09110

营气【知识百科】

营气【知识百科】-齐物书舍
营气,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。营气富于营养,故又称“荣气”。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,可分而不可离,故常常“营血”并称。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,属于阴,故又称为“营阴” 组成与分布 营气,主要来...
09111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所以知萬物歸復常在於静者,为物华叶芸芸,生性皆復歸於其根本,故有作‘云云”者,动作也。言夫物云云动作者,及其歸復皆在根本尔。华叶云云者,生性歸根则静止矣。”
0907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不’,当据《释文》改作‘無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制,裁也。’裁之本谊,训為制衣。此指聖人统治天下以制百物而言。故‘大制’犹云大治,‘無割’犹云無治。盖無治,则可以使樸散...
0907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纂微、曹、陈‘正’作‘政’。”
0895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6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6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都讲得通,但都不及‘亡’字义胜,盖‘得正而毙’、‘无怨恶于天下’,意甚平平;‘不忘’,当即不为人所忘,是必生而有之,为而恃之矣,似非老旨。今译‘不亡’为‘...
08810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1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1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宋徽宗注云:“聖人有自知之明,而不自見,以矜其能。有自愛之仁,而不自貴以临物。若是者,处物不伤物,物莫之能伤也。”
0886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有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’。按:各本作‘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’。语意不明,显有缺夺,今据帛书乙本补正。此言人君为众人之所畏,人君亦不可不畏众人也。”
08813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按:‘愛養’,一作‘衣被’。”
08810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或嘘’,河上、御注作‘或呴’,王弼作‘或歔’,景福本作‘或煦’,敦煌二本同此(景龙碑)石(作‘或嘘’)。按:敦、景、遂各本作‘或嘘’是也。‘嘘’与‘吹’互训,嘘,吹也...
0876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二‘邦’字,王本作‘國’,由汉人避讳所改。傅本作‘邦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同,今据改。”
08713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天下將自正’,各本有‘將’字,遂州本无。‘正’诸王本与宋刊河上本作‘定’,高翻及诸石本皆作‘正’。正、定义通,定从正声,形亦近同。”
0879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彭并无‘其’字,‘精’下有‘兮’字,惟彭‘幽’字作‘窈’(《道藏集要》彭本仍作‘其中有精’,非是)。馆本、臧疏、易州作‘窈冥,中有精’。寇、张嗣成作‘窈兮冥,其...
0879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古本‘亦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876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7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7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”
0868

《老子》37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7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永远处于无名状态。侯王如果能持守它,万物就能自然化育。万物自然化育之中,私欲萌动,我就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。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,它(他)们就不会感到耻辱。它(他...
08614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將欲去之,必固舉之’,按:帛书‘舉之’,字作‘與之’,‘與’、‘舉’古通用。‘舉’與‘去’正为对。后人以下‘予之’,一作‘與之’,因‘與’字叠见,遂臆改上‘與’作‘興...
08615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0867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出言’,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譣今王弼注文,谓“而道之出言”。可知王弼注本作“道之出言”。
08610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故成全而歸之’(景龙碑本),遂州本与此石同。‘成’当作‘誠’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出‘成’字,作盘;又出‘誠’字,作。经文‘成’字共十七見,‘誠’字只此...
08515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3_想尔注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3_想尔注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注云:“衆俗之人,不信道,乐为惡事,若饮食之,春登高臺也。”
0858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死而不亡者壽’,他书引此‘亡’字或作‘妄’,皆非原意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忘’,是也。今据改。”
0855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无’,简文作‘不’;河上本作‘吾將鎮之’,河上者,非《老子》所作也。”
085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曰’,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寇、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作‘日’。‘求以得’,各本同此,六朝残卷、罗卷作‘以求得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日日求之。’是顾本已作‘日求’,然可证‘...
08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