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3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5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。今据帛书甲本写正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37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7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永远处于无名状态。侯王如果能持守它,万物就能自然化育。万物自然化育之中,私欲萌动,我就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。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,它(他)们就不会感到耻辱。它(他...
010114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道者萬物之注也,善人之葆也,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注和葆、保押韵,三句又有虚字脚,故此还是富韵。“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賀人。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?”市【zǐe】、有【xǐwe】为韵...
035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忘作,凶’,各本作‘妄作,凶’,河上或作‘萎’,误也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2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2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《说文》:‘悠,憂也;从心,攸声。’段注:‘悠同攸,攸同脩,古多假攸为脩,长也,远也。’是‘悠’乃‘脩’之假,而‘猶’、‘由’又‘悠’之假也。‘悠兮’,幽远无象之貌。...
03614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通行本经文作“此三者”,譣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此三言也”,虽文稍异,然其义同,且“此三言”指上文“三絶”,文谊亦坐实,故“此三言也,以為文未足”為原经文无疑。徐梵澄谓:“‘此三...
05114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。’古本。信实之言多朴直,故不美;甘美之言多华饰,故不信。嘉善之言止于理,故不辯;辯口之辞乱于理,故不善。”水海按:范本前两句同...
04214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下義為之而有以為’,‘下’各本并作‘上’。‘上’字是。‘有’,臧疏误作‘无’。”
0379

卫气【知识百科】

卫气【知识百科】-齐物书舍
卫气,是运行于脉外之气。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,属于阳,故又称为“卫阳”。 组成与分布 卫气,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,它的特性是“慓疾滑利”。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,流动很迅速。所以它不...
029314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韵会》云:“泊,音薄。”二字可假借。帛书乙本“薄”即借为“泊”,此证马叙伦说之确。薄,浅薄,不足。“亂之首”,祸亂之开端。“亂”指“世亂”。河上公注:“禮废本治末,忠信日...
04114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此两者’,一‘此’上有‘知’字,非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柔脆’,脆,七岁反。‘枯槁’,枯,苦老反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614

《老子》43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3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申述的是“守柔”、“无为”的思想。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”。可见“至柔”的东西威力之强,作用之大。“守柔”是“无为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老子进...
03614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514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形’,王弼作‘較’,陆德明亦作‘較’,并非。古无‘較’字,本文以‘形’与‘傾’为韵,不应用‘較’,又明矣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6_劳健

<p>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6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為天下渾渾焉’,傅本如此。‘渾渾’,范作‘渾心’,诸唐本无‘焉’字,作‘渾其心’。皆非也。按:此乃二偶句,‘在天下歙歙焉’,承‘无常心’句;‘為天下渾渾焉’,承‘以百姓...
03714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···常德不忒,復歸於无極。’是成无下‘為天下式’四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刘说是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孔训甚,则好亦可训甚。《吕氏春秋·精谕篇》:‘夫子之欲见温雪伯子,好矣。’好者甚也。今俗謂甚大曰好大,甚长曰好长,甚远曰好远,甚快...
03414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诸侯国举兵征伐,其軍制以右為上位,即所谓“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”。两軍争斗,殺人必众,故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。 又,经文出现“偏將軍”、“上將軍”的概念,有人说是战国官...
04514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2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2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明者,心之内光慧照;白者,心之本体素存。盖以虚能生明,静能生白。虚静明白,方可谓明白四達也。四達者,通達无碍之义。无知,即是不有情识,湛然纯一之妙。人心之本体,原自虚明...
05414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缺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牖”后有“以為室”三字。
03314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广明、景福诸本作‘愛養’,敦煌本作‘衣被’。又景龙、敦煌、广明三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7414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希’,李如字。” 又,河上公云:“无声曰希。言一无音声,不可得聽而聞之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2_韩非子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2_韩非子</p>-齐物书舍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聪明睿智,天也;动静思虑,人也。人也者,乘于天明以视,寄于天聪以听,托于天智以思虑。故视强则目不明,听甚则耳不聪,思虑过度则智识乱。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,耳...
06214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於張知歙,於强知弱,於興知废(‘興’、‘廢’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去’),於與知奪,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!”
042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