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2_薛蕙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、乙本与今本勘校有两处差异:今本‘榮觀’二字,甲、乙皆作‘環官’;今本‘超然’二字,甲、乙本皆作‘昭若’。···‘榮觀’、‘環官’究竟有何关系?哪个為是?按:‘榮...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此言,所以戒人君宜寡欲以全其生也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云:‘贵富而不知道,适足以为患。不如贫贱;贫贱之致物也难,虽欲过之,奚由?出则以车,入则以辇,务以自佚,命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谓安之定之也。《说文》:‘亭,民所安定也。’引申有安定谊。《文选》谢灵运《初去郡诗》注引《仓颉篇》:‘亭,定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毒,安也。’他本‘亭’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勝’为‘载’(‘车载’之‘載’)。”水海按:今譣帛书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皆作“勝”。易氏疑《老子》弃“强”,而此云“强”者非也。其实,《老子》对“强”的认识有两义,第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6_罗振玉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应无“車”字,帛书《老子》甲本即无此字。《文选·张景阳七命》注引王弼曰:“天下有道,修于内而已,故却走馬以糞田。”则亦无“車”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《老子·德经》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8_孙鑛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7_孙鑛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古无‘妙’字。《周易》:‘妙萬虑而为言’,王肃本作‘眇’。陆机《文赋》:‘眇衆虑而为言’,即用《周易》文,亦作‘眇’。又屈原《九歌》:‘美要眇兮宜修’,并是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4_扬雄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此三句极言无为之道,功用甚溥。“生而弗有也,為而弗恃也,長而弗宰也”:“有”,占有。“生”,动词,使动用法,使···生長、化生,其后省宾语“之”(代“萬物”)。“生而弗有”...
《老子》53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54_音韵_05_江永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按:‘據’当作‘豦’。《说文》·豕部》:‘豦,斗相不解也。从豕虍,豕虎之斗不解也。··一曰虎两足举。’然则于猛獸言不豦,正与於毒虫言不螫同。今作‘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无“而”字,作“死不忘者,壽也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福本、《意林》本、《治要》本、室町旧钞本、《中都四子》本“忘”皆作“妄”,无“也”字,謂“死而不妄者,壽”。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謂龍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音假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是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假借,“弄”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订。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2_范应元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马说,非。奚侗训‘足’为得,是;断言三句皆作‘不足’则非。上两句应作‘不足’,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’,即視之不得見,听之不得聞。作‘不得’与‘不可’,有差别:‘不得’...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5_蒋锡昌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復命曰常”为叙述句;“復命,常也”为判断句。两句谊一也。但用如判断句意更盛。“常”,指萬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规律,今言之为自然法则。王安石云:“常者,乃无始已来不变之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