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范应元、马叙伦说是也。高明误将帛书乙本本句的“或”说成是上句的“或吹”,然后判定本句乙本全部脱漏,从而校订帛书甲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这完全是高氏个人臆断,没有直接证据。其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乙本‘或唑’二字,犹今本‘或吹’。‘唑’、‘吹’二字古為双声叠韵,音同互假。在此当从易氏作‘或嘘或吹’。甲本有六字残损,参譣王本,其中包括‘或强或羸’一句;乙本虽保存完好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0_徐梵澄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9_高亨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按:范同此,罗卷作‘或彊或赢’,易州作‘或强或赢’,各本作‘或强或羸’。然陆见王本已同今文,而范谓王同古本,则王与此同。‘剉’或作‘羸’,声同歌类,盖王本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5_毕沅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剉’,寸卧切,折伤也。河上公改‘剉’作‘羸’。今仍从古本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本句不同古本,而作“或强或羸”。范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补為“或强或挫”,高明校补為“或强或赢”,许抗生校订為“或强或剉”。乙本作“或唑”,脱“或强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唑’上似可据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‘或歔或吹’之‘歔’字,也有作‘呴’、‘欨’、‘煦’、‘噤’者,乙本作‘熱(简作热)’,甲本作‘炅’。在此皆应假为‘嘘’字。‘嘘’字晓纽鱼部字,‘熱’為日纽月部字,‘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或炅或吹’,王弼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、《老子想尔注》作‘或嘘或吹’,河上公本‘嘘’作‘呴’;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或噤或吹’。帛书甲本作‘或炅或吹’,乙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或嘘’,河上、御注作‘或呴’,王弼作‘或歔’,景福本作‘或煦’,敦煌二本同此(景龙碑)石(作‘或嘘’)。按:敦、景、遂各本作‘或嘘’是也。‘嘘’与‘吹’互训,嘘,吹也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歔’,河上本作‘呴’,龙兴观碑作‘嘘’。河上公曰:‘呴,温也。吹,寒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‘嘘,吹也;吹,嘘也。’呴,正字作欨,《说文》:‘欨,吹也。’盖嘘(或呴)吹混言则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1_马叙伦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歔’本字当作‘嘘’。下文‘或强或羸’,‘强’与‘羸’反,则‘嘘’亦与‘吹’反。《玉篇·口部》:‘嘘’、‘吹’二字相通。即本《老子》。又引《声类》云:‘出气急曰吹,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8_王昶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物或歔’,‘歔’音虚,河上本作‘呴’,许具反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与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并作“嘘”,一河上公本当作“嘘”。晋朝的王羲之书写河上公本即作“或嘘或吹”,可知古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或炅或□”,“吹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或熱(简作热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即“炅”的后起字,误脱“或吹”二字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熱(简作热)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甲本句首无“故”(或“夫”或“凡”),乙本有一字迹不清的改写字,不便断定是何字,故“故物”说、“夫物”说,真是“公、婆皆有理”,但尚无法确定“物”前之字,只好暂从帛书甲本。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句首无虚词,而今本句首分别作‘故’、‘夫’或‘凡’等字。乙本句首有两字相叠,似初写一字后又改写,故字迹不清,帛书组以‘○’表示,此当释为‘故’字,甲本遗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