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是者,因物之是而是之,因事之是而是之,因理之是而是之,因道之是而是之,其是之所以然者,合于道,合于德,合于理,合于性,合于天,合于人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兮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楼正本等皆作此字,想尔本、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碑本误删此字。武内义雄云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”,则武内敦甲本“兮”作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樂殺人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”。“夫樂殺人····”是承上句“··是樂殺人也”而论,故作“夫樂人殺人者”衍“殺”前一“人”字和一“者”字;作“夫樂煞者”,...
《老子》5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3_纪昀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古本。殊不知民不難治,至于難治者,由上之人有為多欲,而民亦化上,是以難治也。汉文帝尽灭民租,恭俭清静,而天下大治,其效著矣。苏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生而不有’下两句与二章文同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引‘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’,同此。顾本成疏:‘故施為利物,亦无思造之可恃也。’又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成疏:‘為而不恃,長...
《老子》71_音韵_02_顾炎武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弗猒,是□□□”,损掩“以不猒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弗”作“无”,“不”亦作“无”,谓“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希言自然’一句,原在下章之首,姚鼐本移属本章,今从之。按:姚读是也。但‘希’疑当作‘常’,形近而讹。常言者,永久不易之言也。言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非虚言也,乃其实能全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7_陈柱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无“民”字之说非也。其一证:张之象刊王弼本有“民”字,且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“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亂。”同“不貴難得之貨,则民不為盗”一样,全引此章经文,唯一“使”字易作“则”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11_水海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8_苏辙
苏辙注云:“圣人知剛强之不足恃,故以柔弱自处。天下之剛强,方相倾相轧,而吾独柔弱以待之。及其大者伤,小者死,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,此所以勝也。虽然,圣人岂有意为此以勝物哉?知势之自然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今同帛书甲、乙本校勘,甲、乙本均作‘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’;尤其是甲本,在‘美言可以市’之后,而有一逗。说明自古以来即如此断句,王弼等今本既无也无误;而俞、奚之说非是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3_纪昀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同”、“共”音异而义通。《玉篇》云:“同,徒东切,共也。”又云:“共,巨用切,同也。”然而,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同”,“共”当是义借。 又,轂(简为毂),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0_蒋锡昌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本‘人之生’以下脱‘生而動’三字,‘之死地’上文脱‘皆’字。老子此旨盖言民生则思動,動则皆趋死地也。趋,往也。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系避唐讳改。傅奕本与《韩非子》同,此为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於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佐作“作”,“主”后有“者”字,“强”后无“於”字,謂“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。宋刊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0_王弼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有“者”字,想尔本等删字本无“者”字为误。又,“彊(简作强)”,努力,尽力。《集韵·养韵》:“彊(今简作强),勉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幼不能彊(今简作强)学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