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2_唐玄宗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0_魏源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4_薛蕙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2_楼宇烈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按:陈碧虚曰:‘王弼古本作:不以其无私邪?’王古本与傅本同。广明、庆阳、楼正、高翻、范应元、室町抄本与今王本同。按‘私’作‘尸’非也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‘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应从帛书甲本作“盈室”,作“满室”者,因避汉惠帝刘盈讳而改。因“盈”字改作“满”,于是又把“室”字改作“堂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室,实也。”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室,实也。室、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赵无‘者’字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曰:‘自見之謂明,自勝之謂强;’不见今本,疑即此文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也。上文曰‘不自見故明,自見者不明’;下文曰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’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4_苏辙
苏辙云:“枯槁之士,以定灭性,则安而不复生。今知灭性之非道也,则動之;動之而徐自生矣。《周易》曰:‘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’今所谓動者,亦若是耳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5_王弼
《老子》80_今译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寇、宋河上、臧疏并作‘怕’。成疏云:‘怕,寂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怕’。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及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、《长杨赋》注引(胡本《长杨赋》注无)并作‘泊’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38_述评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居’作‘處’。磻溪作‘功成不處’。··柰卷无上‘而’字,二赵、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下‘而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功成’乙转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篇》高注引‘居’字...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28_音韵_03_古棣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1_马叙伦
《老子》33_音韵_02_邓廷桢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圖’,易州、卷子成疏作‘啚’。范及臧本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二句皆有‘乎’字,各本无,无者是也。古‘於’、‘乎’通用。此由一本作‘乎’,一本作‘於’,读者以‘於’字校注‘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5_于省吾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臧疏无‘兮其’二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‘曠’作‘廣’,此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易州亦在‘混兮’句下。按:‘曠’当作‘廣’,《说文》:‘廣,殿之大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至大順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辛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李约本、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