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1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1_陶绍学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6_奚侗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'按:劳取范本,解如慢易,口译当作'真是不能小瞧它的呀',义自通达。而今验之帛书,甲、乙两本,俱有两'以'字,将何得其解?奚侗曰:'击之无创,刺之不伤,斩之不断,焚之不燃,天下...
《老子》78_音韵_03_邓廷桢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罗运贤曰:‘《释名·释言语》:名,明也。’锡昌按:‘名’、‘明’古虽通用,然《老子》作‘明’,不作‘名’。二十二章‘不自見,故明’;五十二章‘見小曰明’,皆‘見’、‘明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4_张舜徽
《老子》03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作“芻(chú)狗”。“芻(简作刍)”作“蒭”,作“”,作“茤”,皆别写体也。“狗”,作“猫”,亦为别写体;作“苟”,则又為“猫”之省也。芻狗,是民间一种用草扎成的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‘銛襲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,或作‘恬澹’,盖传写者初以形近误‘銛’為‘恬’,后又改下一字為‘淡’或‘澹’耳。銛,锐利也;襲,攻敌也。谓用兵以锐利襲敌為上,然有道之主,...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5_王弼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2_毕沅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成玄英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疏引‘為无為,事无事’两句。‘大小’句,姚说是。吴无‘大小’以下八字。伦谓疑是古注文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曰:‘有形之类,大必起於小;行久之物,...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脆’字,敦、遂二本作‘毳’。《释文》曰:‘河上本作膬’。又七十六章‘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遂本作‘柔毳’。‘脆’即《说文》‘脃’字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8_罗振玉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8_苏辙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至柔,水也;至堅,金也;馳騁,是攻击、贯穿之义也。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,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,故下文云:‘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',当为《老子》古本,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'柔'为'水'(尹振环未订正,仍袭误'柔'为'水');严遵本不仅'夫水'二字讹误,语序也颠倒了,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