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5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5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5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说:“舍其儉,且廣,即是不儉之廣也。不儉之廣,谓之虚大之廣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景龙碑作‘其致之’,与王本同,朱谦之《老子校释》遗漏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數譽无譽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‘數輿无輿’,李同。黄‘譽’作‘車’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楼正‘敝’作‘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蔽’字,则王本‘敝’作‘蔽’,当据改正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强’,其文反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柰卷‘不足’下无‘者’字,‘補’作‘與’;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亦作‘與’。成疏曰:‘不足者與其福。’则成亦作‘與’。六朝残卷无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下两‘者’字...
05313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5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改、殆、母,之部;道,幽部,此之幽通韵。遠、反為韵。《论语》中《子罕》逸《诗》,《楚辞》中《离骚》、《国殇》、《哀郢》,皆有旁证。又,‘强名之曰大’之‘大’字,与下五‘...
046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范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故’并作‘而’。各本并无‘故’下‘人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、赵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02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2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认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称谓、概念、价值判断都是在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。 天下之物,总是一分为二,二又共处于一中,矛盾着的两个方面,互相对待,互相依赖,互相补充,又互相转化。 “天...
04413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赵‘凡’作‘故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
03213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人莫之令”。其中之“人”,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书河上公本)即如此,唐本多有作“人”者(笔者亲见至少十二种),即上承河上公古本,并非避唐皇帝李世...
05513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

<p>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力可以勝人,不可以勝己。自勝者,克己从‘道’,能专气者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言人身以材器為貨,難得之貨者,则性分所无,求不可得。云不安本分,矫性妄求,既其乖失天然,所以妨伤道行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察察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谓“以苛为察”,唐太宗注为“有为苛急”,明太祖谓“苛政也”,释德清云“察察,即俗谓分星擘两,丝毫不饶人之意。”即“严苛”之谊。此两句言:其政严明...
04813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1_饶宗颐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1_饶宗颐</p>-齐物书舍
饶宗颐云:“‘魚不可脱於淵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作‘脱’,可证想尔本作‘勝’为笔误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牝恒以靓勝牡,为亓靓□,□宜為下”,“静”假作“靓”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损第二句句末的“也”字和第三句句首的“故”字,无第三句句末的“也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03913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作‘所不保’,‘不’字恐衍。”
05913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陈象古‘不曰’作‘不日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亦楷式’,陆、王弼‘稽’作‘楷’。李‘楷’,口骇切,模也。司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等同王弼(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)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05613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

<p>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(即高翻本)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并上有'故'字,无二'之'字;陈、叶无二'之'字。'
02613
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恒”。但此“恒名”之“恒”,义乃同“常”(《说文》:“恒,常也。”)。《文子》亦为先秦故书,而作“常”,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,乃因义同而通用也。 又,胡曲...
051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故无棄物’。”
03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