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5_宋常星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1_高明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‘不足’下无‘者’字,‘補’作‘與’;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亦作‘與’。成疏曰:‘不足者與其福。’则成亦作‘與’。六朝残卷无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下两‘者’字...
《老子》25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02_述评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人莫之令”。其中之“人”,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书河上公本)即如此,唐本多有作“人”者(笔者亲见至少十二种),即上承河上公古本,并非避唐皇帝李世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察察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谓“以苛为察”,唐太宗注为“有为苛急”,明太祖谓“苛政也”,释德清云“察察,即俗谓分星擘两,丝毫不饶人之意。”即“严苛”之谊。此两句言:其政严明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1_饶宗颐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牝恒以靓勝牡,为亓靓□,□宜為下”,“静”假作“靓”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损第二句句末的“也”字和第三句句首的“故”字,无第三句句末的“也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恒”。但此“恒名”之“恒”,义乃同“常”(《说文》:“恒,常也。”)。《文子》亦为先秦故书,而作“常”,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,乃因义同而通用也。 又,胡曲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