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5_毕沅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本‘為’作‘謂’,当据改正。二十七章‘是謂襲明’,词例与此一律,可证‘習’亦当改‘襲’。‘為’之与‘謂’,‘習’之与‘襲’,古虽并通;然王本作‘謂’,不作‘為’,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私”字损掩,“與(简作与)”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);乙本“與(简作与)”亦假作“舆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景龙本无“不”字,无“與(简作与)”字,作“以其无私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1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然埴為器’。乙本作‘燃埴而為器。’然、燃疑皆应作‘燃’。通行本、傅奕本皆作‘埏埴以為器’。今从帛书。燃埴,指烧土坯而為器皿。埏埴与燃埴义近。埏埴,河上公注:‘埏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1_林语堂
林语堂英译注:“‘腹’,指内在自我(The inner self);‘目’,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。”(The Wisdom of Laotse, P.90)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令’字,景龙碑、河上本等皆作‘物’,以《老》校《老》,当从之。三章:‘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’十九章: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’五十三章: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;’皆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則范见王本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当据改正。十章弼注:‘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;’四十二章弼注:‘故萬物之生,吾知其主;’一則曰‘不知其主’,一則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,但校订“也”为“邪”,非《老子》本字。“也”,“犹邪也”(《经传释词》),邪,即“耶”,为反诘语气词,非“正、邪”之“邪”义。《颜氏家训》谓“北人呼‘邪’为‘也...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6_罗振玉
《老子》20_音韵_04_朱谦之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莫於於无适,无适斤亡吾吾葆矣”,“禍(简作祸)”假作“”(“禍”、“”皆从“咼”声),“大”假作“於”(上古“大”為定纽月部,“於”為影纽鱼部。月部【at】和铎部...
《老子》69_述评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1_陶绍学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6_奚侗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'按:劳取范本,解如慢易,口译当作'真是不能小瞧它的呀',义自通达。而今验之帛书,甲、乙两本,俱有两'以'字,将何得其解?奚侗曰:'击之无创,刺之不伤,斩之不断,焚之不燃,天下...
《老子》78_音韵_03_邓廷桢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罗运贤曰:‘《释名·释言语》:名,明也。’锡昌按:‘名’、‘明’古虽通用,然《老子》作‘明’,不作‘名’。二十二章‘不自見,故明’;五十二章‘見小曰明’,皆‘見’、‘明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4_张舜徽
《老子》03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作“芻(chú)狗”。“芻(简作刍)”作“蒭”,作“”,作“茤”,皆别写体也。“狗”,作“猫”,亦为别写体;作“苟”,则又為“猫”之省也。芻狗,是民间一种用草扎成的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‘銛襲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,或作‘恬澹’,盖传写者初以形近误‘銛’為‘恬’,后又改下一字為‘淡’或‘澹’耳。銛,锐利也;襲,攻敌也。谓用兵以锐利襲敌為上,然有道之主,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