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刚决为勇,必果为敢,言强梁之人,无所畏忌,失於谦柔,决於果敢,犯上作乱者,則是殺身之道也,故云‘勇於敢則殺’。‘勇於不敢則活’者,人若遇事静慎,敛身知退,所决在於不敢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“飄(简作飘)”作“”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张嗣成本、张之象本“飄(简作飘)”字前皆有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引‘堅’作‘剛’。此盖真类与阳类通假,《周易·系辞》:‘剛柔相摩’,《音义》引作‘堅柔’,即其例证。《文选·座右铭》引无‘之’字。此章以人生之肌肤柔软而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范氏等人之说误也,盖皆因下文“人法地”而致误。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均作“王亦大”,与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同,范氏、陈柱、陈鼓应(见《老子注释》)、古棣(见《老子校诂》)等所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7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唐傅奕本作‘萬物作而不為始’。毕氏沅谓‘辭、始同聲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’;然三十四章云: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此章文义相近,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2_王昶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后汉书·隗嚣公孙述传》:‘要之,魚不可脱於淵;’所引同此。惟注云:‘《老子》曰:魚不可脱於泉。脱,失也;失泉则涸矣。’又《翟酺传》注引‘淵’亦作‘泉’。是古本‘淵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3_王弼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杨树达说非也。释“不德”之“德”借为“得”,说上德者本就有德,他并不外欲得德。此说虽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“不德”非為“不得”也。 又,河上公注:“德大无上,故言上德也。不德者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敦煌己本作“正”而不作“政”,武内义雄误校云“作政”。张舜徽说经文有“可以”二字,是也。又,“正”,实为标准的意思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予考正之為字本训射的,文从一、从止。射...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4_水海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‘泣’者,‘茫’之讹(六十章‘以道蒞天下’)。字当作‘竦’,《说文》‘临也’。‘竦之’与下句‘處之’正同。”(《国学丛刊》第二卷第一期《罗君商榷老子书》)另云:“按:‘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劌’作‘穢’,浊穢也。有道之君,率性清廉,使物之自化耳。而不以己之洁白扬彼之污。但使物知劝而洗除穢浊矣。自此以上皆悶悶之政,非察察之治也。古作‘劌’,伤也,言聖人廉以...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5_李道纯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驕’、‘憍’皆‘歊’之借字。《说文》:‘歊,气上出貌。’今通用‘驕’。‘遺’,借为‘贻’,《说文》‘诒’下曰:‘一曰遣也;’盖即‘贻’字义。《说文》无‘贻’,‘赠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8_薛蕙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’,上‘厭’字即上文‘无厭其所生’之‘厭’,下‘厭’字乃六十六章‘天下樂推而不厭’之‘厭’。言夫唯君不厭迫其民,是以民不厭恶其君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2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《列子》载老聃之言曰: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。’《列子》之书,大抵祖述《老子》之意,且其世相去不远。‘木强則折’,其文为顺。今作‘共’,又读如‘拱’,其说不通,当以《列子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8_罗运贤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3_陆德明
《老子》02_今译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福、柰卷、诸河上均作‘習常’。邢玄、磻溪、王羲之作‘襲常’,襲、習古通。《文选·任彦昇萧公行状》注引《尚书·金滕》‘習’作‘襲’,云:‘習、襲通;’《周礼·地官·胥师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