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6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6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6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老子主张‘无为’顺自然,而心使氣则有所作为,违背了‘无为’的自然原则,所以说这样做就会使原来柔和的东西,变成僵硬的东西。这里的‘氣’,指组成形体的‘氣’。老子说:‘万物...
04413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不塞其原,则物自生,何功之有?(不禁其性,则物自济,何為之恃?)物自長足,不吾宰成,有德无主,非玄而何?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,出乎幽冥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有之以為利’,各本句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7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7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强力行善,则为有意于道,道亦有意于人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弄”,“弄”则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...
03413

《老子》13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3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龍辱若驚,貴大梡若身。何謂龍辱若驚?龍之為下也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龍辱若驚。”驚【kǐen】,耕部;身【cǐen】,真部。因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...
04313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若烹小鮮’,··程‘若’作‘如’,纂徽‘烹’作‘亨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亨释“非”为“不唯”(义即“不只”、“不但”、“不仅”)之合音,于义为长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以道德居位治天下,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。其鬼非无精神,邪不入正,不能傷自...
04013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’,贾谊《新书·审微篇》引老聃同此。《吴志·孙策传》引同敦煌庚本。严遵本二‘於’字并无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作“百仞”不误,此言高。正与上文“九成”言高相谐。我疑心:古文“仁”字作“”,从千、心。传写者先由“仞”假为“仁”,后传者误写“百仞之高”為“百千之高”,后再误写為“千里之...
04213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通行本作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,前一短语“人之所畏”,“之”,结构助词,用在主词“人”和谓词“畏”之间,形成“之”字结构,这个“之”字结构作主语,“之”字不译,这一短语意思...
051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2_薛蕙

<p>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2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一无‘敵’字;‘争’,一作‘與’。”
05813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磻溪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赵、张之象无‘一也’二字。成疏曰:‘通结前六字,咸得一道也。’是成亦有‘一也’二字。譣义当有。然此句是古注文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六朝残卷‘殺’作‘煞’,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2_薛蕙

<p>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2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一无下‘殺’字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‘人’,磻溪作‘民’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两‘也’字,下同。赵、经幢无上‘也’字,各本及《说苑·敬慎篇》、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有。‘堅’字,各本及《座右铭》注引同此,卷...
03413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3_邵若愚

<p>《老子》43_音韵_03_邵若愚</p>-齐物书舍
邵若愚云:“‘間’,音澗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2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2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老子之‘道’即自然,所以老子哲学是属于唯物主义的。王充在《自然篇》中说:‘天道自然。’刘安在《原道训》中说:‘因天地之自然,则六合不足均也’,‘万物固以自然。’《老子》...
03313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8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8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如何’,各本作‘奈何’。‘以身’,各本‘以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9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9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:'柔弱之道,勝于剛强,天下之人无不知者;知有此道,不能行也。'疏云:'天下之人,皆知'柔弱之道,勝於剛强',但惑於自賢,以己为尚,无能行其所知,故云'莫能行'。'
03313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6_古棣

<p>《老子》06_音韵_06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陈柱说:‘此文牝读匕,与死为韵;然牝亦读毗忍切,则又可与門韵,是又通为一韵矣。’并谓这是《老子》书中‘以双声对转之韵,而为转韵之法也。’陈说非是。诗不是让人看的,诗的韵脚...
026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‘人’作‘仁’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功遂’,‘遂’,本又作‘成’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載(简作载)”为“哉”说非也。帛书乙本上章末二句作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,句尾收以“也”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亦然。帛书乙本上章“而允之,不可長葆也;金玉盈室,莫之能...
03513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寵辱若驚’,《国语·楚语》:‘其寵大矣。’韦注:‘寵,荣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驚,马骇也。’此以马喻,故云‘若驚’。‘贵大患若身’,此句义不可通。疑原作‘大患有身’,‘贵’...
03113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4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右、辭韵(之部,右音异,辭去声)。居、主韵(侯鱼通韵,居上声,主叶,音诸)。陈柱谓:右、辭、有、主韵,大、大、大韵。高本汉谓:右、辭、有韵。
05413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3113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司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’,程无‘此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,范、潘同此,各本‘言’作‘者’,‘言’、‘者’形近而讹,当作‘者’。”
05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