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8_易顺鼎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2_虞世南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《老子》06_音韵_08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2_唐玄宗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偏將軍居左’上,从帛书甲、乙本加‘是以’二字。各本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从帛书改‘處’為‘居’,承上句‘居左’、‘居右’而為言也。句末又据增‘也’字,以明语气之稍顿。”
《老子》15_音韵_04_朱熹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1_苏辙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5_严可均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'以其无以易之也'为是,傅奕本《德经古本篇》正与此同。劳健谓'不宜作两'以'字',则非是。今帛书乙本即有两'以'字。如训'易'为'慢易'(或训为'交易'、'轻易'),则与上下文义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2_邵若愚
《老子》27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53_音韵_02_古棣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6_唐玄宗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知’,白作‘智’,范同此。《辅行记》三之一引‘者’字作‘則’,无二‘也’字;五之一引但无‘也’字。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运命论》注引并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俞樾、刘师培、王先慎、朱谦之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蚤服”,正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,是知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蚤服”。但“蚤”则是“早”之假。“夫唯(惟)···是以··”王弼等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4_张松如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能敝’,陆、王弼作‘蔽’,必世切。纂微、苏‘敝’并作‘弊’。五注、叶并作‘是以能敝’;清源同上,无‘能’字。司马作‘是以能弊復成’。黄‘敝’作‘蔽’。”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