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6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馆本、臧疏‘在’并作‘於’。成疏曰:‘言矜夸自是之人,其在道行也。’是成作‘在道’,下有‘也’字。馆本、易州、臧疏及《文选·奏弹王源文》注引无...
0506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

<p>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</p>-齐物书舍
释德清云:“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,至今稱之,泽流无穷,此自損而人益之,故曰‘或損之而益’。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,暴戾恣睢,但知有己,而不知有人,故虽有天下,而天下叛之,此自益者而人損...
05011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云:“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,莫若无為。”郭庆藩注:“不得已者,非迫于威刑也。”《庄子》文与《老子》语义同。“為”,指“有為”,强力去做。治理天下的最好办法...
0507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老子》言‘谷’者,多矣;如十五章:‘旷兮其若谷;’二十八章:‘为天下谷;’三十二章:‘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于江海;’三十九章:‘谷得一以盈;’四十一章:‘上德若...
05013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夫樂人殺人者’,按:各本无上‘人’字;易州、罗卷并无下‘人’字。焦竑引古本作‘夫樂人之殺人者’,当作‘夫樂殺人者’。‘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范、吴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磻...
05010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道本无名,然天地人物非此则不能生,故其生天地人物之名,自今及古,自然不去,以閲衆始也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自稱’,古本作‘自謂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《老子异》经文作“自謂”,而《老子考异》作“自稱”。
0509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缺’,窥悦反。‘獘’,婢庇反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两句押‘人’韵,‘人’入真部;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’,两句押‘物’字韵,‘物’字入物部;‘是謂襲明’一句无韵。”水海按:前文已考证《老...
05013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誰子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誰之子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作“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”,而无“其”字,同帛书甲本。然二十五章王注云:“不知其誰之子,故先天地生。”系引此章此...
0509

《老子》59_述评

<p>《老子》59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在这一章节提出了“治人”、“事天”应该施用“啬”这一方法策略,就是说治国养生,要重视爱惜精神欲望。朱熹就指出:老子之学,谦冲、俭啬、全不肯役精神。魏源则指出:“老子之书,上之可...
0505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508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萬物形殊质异,芸芸而不齐者众多,虽是生之无已,要必各歸其根。根即生物之源,立物之本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作“泄”亦通。“歇”(晓纽月部)、“泄”(心纽月部),为叠韵,近音、同义互训,且“泄”为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十云:“戏、泄,歇也。楚谓之‘戏’、‘泄’。奄,息也,楚、扬谓...
05012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此其’,古本作‘是其’。‘非乎’,古本作‘非歟’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9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9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下士识不及理,聞道不信,谓为虚诞,则嗤笑之,亦犹章甫致贱于越人,和璞见遗于楚国,故庄子云:‘曲士不可以语于道矣。’至道幽玄,深不可识,明而若昧,理反常情,下士蒙愚,所...
05010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2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2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据范、陈所见王本‘繟’作‘坦’,当从之。《道德真经集注》引王注:‘故曰:坦然而善謀也’,亦王本作‘坦’之证。《释文》既出‘繟’字,又出‘坦’字;作‘繟’不應出‘坦’...
05010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

<p>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沖’,假为‘盅’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景福本、傅、范本、室町本‘厚’下有‘也’字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本厚下有也字;’盖误校。蒋锡昌沿其误而不知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依余说于‘執者失之’下,增‘是以聖人无為,故无敗;无執,故无失。’”
05014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8_谭献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8_谭献</p>-齐物书舍
谭献云:“予以為‘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’三句注文误入。‘言以喪禮處之’句,易州石刻及《御览》引皆无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按:‘民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人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7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7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勝人者,有力而已矣,未若自勝者,无物以损其力。用其智于人,未若用其智于已也。用其力于人,未若用其力于己也。明用于己,则物无避焉;力用于己,则物无改焉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0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0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道者萬物之奥’。帛书甲、乙本‘奥’作‘注’,并有‘也’字,今据写正。《说文》:‘注,灌也。’引申有归聚义。谓道为萬物之所灌注也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2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2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淡’,王弼作‘澹’。苏灵芝书作‘忽若晦’。《庄子》‘渊渊乎其若海’,即用此文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注引并作‘屈’,《说文》曰:‘屈,无尾也;’‘詘,诘詘也;’‘䪼,頭颉頔也;’‘,蛣也’。是诘詘为屈曲之义。古书屈申字,亦多...
0505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刘、朱说是也。据《韩非子》之《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和帛书甲本可知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憯”。作“甚”者,乃转抄者所假也。从文辞表达角度来说,“憯”比“甚”形象,语之痛切。又,‘咎(...
05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