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以其終不自為大’,河上本云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’也。”
07514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敵(简作敌)”后有“矣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執”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、后句皆同此,今从帛书乙本。按: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乃”为“扔”。...
0746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3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3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诸家解此‘德’字亦如‘道德’之‘德’,非也,当通作‘得’。谓以知治國,國斯賊焉;不以知治國,國斯得焉。句中两‘之’字,义犹‘則’也。或作‘福’者,疑即误会字义所改。”
07412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9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9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抗兵相如’,敦煌唐写本如此。范与开元、河上、诸王本皆讹作‘相加’。王弼注:‘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’按:《战国策》‘夫宋之不如梁也’,高注:‘如,当也。’证王注‘加’字,...
0748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2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2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说文》:‘企,举踵也。跨,渡也。’段玉裁云:‘跨,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。’企而立者不可以久立,跨而行者不可以长行。盖任智尚力,违乎自然者,必至求得反失。”又云:“各本...
0747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2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4_音韵_02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云:“辭,似兹切。按古有去声,当之、志二部并收。《任成》篇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右叶。”(《唐韵四声正》)
0737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跂’,王弼、陆作‘企’。‘跂’与‘企’同。薛云:‘举踵曰跂,张足曰跨。立欲增高,则反害其立;行欲增阔,则反害其行。’”
0731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偏將軍居左’上,从帛书甲、乙本加‘是以’二字。各本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从帛书改‘處’為‘居’,承上句‘居左’、‘居右’而為言也。句末又据增‘也’字,以明语气之稍顿。”
07313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2_柳存仁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2_柳存仁</p>-齐物书舍
柳存仁云:“《道藏》本唐玄宗《疏》误作‘視之出口’。”
0729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3_劳健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3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景福本如此。傅、范与开元本、诸王本皆作‘寵為下’一句;景龙与河上作‘辱為下’一句。以景福本证之,知二者皆有阙文。道藏陈景元、李道纯、寇才质诸本并如景福...
0726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07213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太上,下知有之’,帛书甲本及河上、王、傅、范与诸唐本皆如此。邓锜《道德真经三解》、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‘下’作‘不’,王夫之《老子衍》从之。···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、《...
0725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4_劳健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4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古‘衆’字通作‘終’,则知‘衆甫’即‘終始’之义。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,皆失其旨。”
0718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溥’,各本作‘普’,《说文》曰:‘普,日无光也;溥,沛也。’溥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释文》:‘溥,本作普。’《诗经·北山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孟...
0716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8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8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道常无名,樸。’马其昶曰:‘樸,一字为句,下文所谓无名之樸也。’”
0716

《老子》42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2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是老子对他的宇宙起源论的阐述,反映了他的朴素的唯物论的宇宙观。 老子的宇宙起源的公式是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衰阳,中气以为和。”老子认为“道”是化生...
07010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广明、景福诸本作‘愛養’,敦煌本作‘衣被’。又景龙、敦煌、广明三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7014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四肢九竅为十三”,已涉附会;“虚无清静等为十三”、“十恶三业为十三”、“五行生死之数为十三”,皆穿凿不足信;至于高亨的“人之百年历途三段”说,也是推测之说,并无根据。只有...
07015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句。又,‘大’字敦煌本作‘甚’。”
0709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德’,读为‘得’。”
06910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戰勝’,‘勝’式证反。”
06915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白文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邵若...
069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衣’,於既反,河上作‘愛’也。”
06910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2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2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云:“诸本作‘亦’字,唯张系(天)师及陆先生本作‘之’字。然‘之’、‘亦’二字相似,故误作‘亦’字,今用‘之’为是。言非此鬼之不傷物,但为聖人以道莅天下,能制伏邪恶,故鬼不复...
068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3_王昶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3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‘大國者,天下之下流’,开元、至元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68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1_劳健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1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按:《吕览·侈乐篇》:‘若冰之于炎日,反以自兵’,高诱注:‘兵,灾也。’‘木强則兵’,‘兵’字义亦当如是。木之摧折与自焚,皆可谓之兵也。王弼注‘兵强則不勝’云:‘物之所恶...
0679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4_黎子耀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4_黎子耀</p>-齐物书舍
黎子耀云:“‘故道之出言也,曰’,‘故’,通古。‘言’,今本作‘口’,盖由‘言’之缺损。句中‘曰’字,今本脱。”
06711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官長’,‘長’丁丈反。”
06710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8_高明

<p>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8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今本‘大辯若訥’,帛书甲本作‘大赢如纳’,乙本仅存一‘絀’字。按甲本‘大赢如炳’与今本‘大辯若訥’,两句句尾皆为从‘内’声之字,彼此皆可借用。其中主要的区别是‘赢’与‘辯...
06711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3_高明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3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经文主要在阐述道的作用。道之旨,主张虚静无为,无知无欲,而‘鋭’与‘紛’皆源于‘知’和‘欲’,知多而欲鋭,欲鋭而紛争。使民无欲无争,所谓‘挫其鋭,解其紛’。则从矛盾的另一...
066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