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7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是通过赞水,来歌颂“上善之人”。“上善之人”的言行德性有类似水的,而水是“几于道”的,故“上善如水”。水德“几于道”,最显著的特征是:一、“善利万物”,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...
030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能无離’,‘離’,力智反。”按:疑陆见王本无“乎”字。
04613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</p>-齐物书舍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1_帛书老子乙本释文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1_帛书老子乙本释文</p>-齐物书舍
《帛书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:“‘裙’,甲本作‘園(hǔn)’,通行本作‘混’。‘裙’,疑即‘緄(kǔn)’字,《战国策·宋策》‘束组三百緄’,注‘十首為一緄’。在此读為‘掍(hǔn)’,同...
05313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04913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3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3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作‘故得交歸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</p>-齐物书舍
陈碧虚云:“古本作‘不曰求以得’,严君平本作‘不求而自得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聖人无為’,一上有‘是以’,一无‘聖人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</p>-齐物书舍
李道纯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或云‘畏之,侮之’者,非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2_李赓芸

<p>《老子》38_音韵_02_李赓芸</p>-齐物书舍
李赓芸云:“按‘薄’与‘華’韵,‘首’与‘始’韵。古读‘華’如‘尃’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6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6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行’,行列,阵势。‘行无行’,即是说虽然有阵势,却像没有阵势可摆。‘攘无臂’即是说虽然要奋臂,却像没有臂膀可举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侯王无以為貞將恐蹙’,是也。范于上文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’校曰:‘河上作:侯王,则王弼同古本矣。’···张嗣成作‘侯王无以貞貴高,將恐蹙’。寇、张之象、宋河上...
03112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也’字,五注无此十五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(己)本无‘騁’字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03112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04212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下莫柔□□□,□□堅强者莫之能□也',前句损掩'弱於水'三字,后句损掩'而攻'和'先'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全损。但据所损字数,当无'也'字,...
03912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云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。’非谓人君闭明塞聪。不越户牖而能自知天下之情也。要在善用众耳众目为我听为我视也。《管子·九守篇》云:‘目贵明,耳贵...
02812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05112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”,是接上面“聖人”而言的,意谓“聖人”以善心去对待任何人无论善与不善的人)。所以不应有“吾”字(下文两“吾”字亦然)。帛书甲本无“吾”字,正使上下...
04412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善行者无勶迹;善言者无瑕適;善數者不以檮菥;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;善結者无纁約而不可解也。”迹【tsǐěk】、適【těk】,锡部;菥,《改拼四声篇海》引《龙龛手鉴》谓为“之...
04512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夫’,李音符,发语之端,下经并同。”又云:“‘去’,羌吕切,除也。非‘来去’之‘去’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’,一无‘夫’字,‘命’一作‘爵’。
03712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9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9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或接或隳’,至元作‘或載或隳’。”
07912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自知以明言,乃本明也,猶上水之湛然也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有曰:‘水静则明燭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猶明,而况精神。聖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’”
03712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8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8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按:‘於小’、‘為大’对文。‘於小’,猶為小也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‘韩果称為东藩之臣;’《赵策》‘為’作‘於’,是已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05712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9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9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善人之也葆’,‘葆’字今本作‘寳’(引者按:或‘實’)。‘葆’从玉,葆省声,乃‘寳’字别构。‘葆’、‘寶’通用,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‘珍寶’,《项羽本纪》...
05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