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馳騁田臘使人□□□”,“獵”假作“臘”(二字上古皆為来纽叶部),“心發狂”三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獵”假作“臘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3_张煦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陈鼓应说可参考。陈柱谓下“行”為“胻”之省,《玉篇》云:“胻,户当切,《说文》曰‘胫耑也’。”“行无行”则為虽然要行动,却像无胫腿可行一样。此备一说。下“行”,今音 háng。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贵者必以賤為号’。高注云:‘貴者謂公王侯伯称孤寡不穀,故曰以賤為号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作‘以賤為号’也。‘号’指下文‘自謂孤寡不穀’言,此汉诂也...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。《老子》下文所谓“聖人之言”,实际上是老子本人寄托之言。成玄英疏文就已指出:“老子自是聖人托伪谦之圣化,故《庄子》云‘寓言十九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7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春秋时晋献公將要灭掉虞国,先送给虞君大璧和宝马,请借路让军队通过攻打虢国,虞公贪图璧和马,就答应借路。晋国在灭掉虢国以后,回师经过虞国,就顺手把虞国消灭掉了。这就是‘將...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葆”作“葆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寶(简作宝)”。按:《说文》无“葆”字,而有“葆(bǎo)”字,疑“葆”即“葆”之异体字,“葆”有“寶”义,“葆”通‘寶’,《史记·...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南方有邑焉,名为建德之国’。建德亦健德也。偷,借为嬬为懦。《说文》:‘嬬,弱也。懦,驽弱者也。’建德若偷,犹言强德若弱耳。偷与嬬、儒古通用。《左传·隐公...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□者,道亦失之”,“於”后损掩“失”字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顾欢本作“同於失者,失亦樂失之”。傅奕本作“於失者,失亦得之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不言之教”,其“不言”与孔丘的“无言”相近。《论语·阳货》记载:“子曰:‘予欲无言’。子贡曰:‘子如无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’子曰:‘天何言哉,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...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4_马叙伦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旧多读‘勤’如字,洪颐煊读‘用之不勤’之‘勤’为‘廑’,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‘勤’应读作‘覲’,金文‘勤’、‘覲’并作‘堇’。《宗周钟》‘王肇遹省文武堇彊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“賀(简作贺)”皆作“加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、高明本、沙少海本、许抗生本等今人本皆依他本校改“賀”为“加”,实为误校。按:作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2_刘师培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9_张松如
《老子》79_音韵_02_顾炎武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‘自勝者强’作‘自勝之謂强’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篇》‘故欲勝人者,必先自勝’,盖出于《老子》而变其文。”水海按:疑《韩非子》“自勝謂之强”的“謂之”为注文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