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‘歙’、‘翕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则呼張歙之。’《释文》引司马注:‘歙,敛也。’《荀子·议兵篇》:‘伐張伐翕;’杨注:‘翕,敛也。’‘固’读为‘姑且’之‘姑’...
055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罗卷、易州、臧疏同(作‘翕’)。成疏曰:‘翕,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翕’。白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噏’。彭、磻溪作‘歙’。易州‘固’作‘故’。罗卷第三卷止‘張’字。按...
0387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按天文钞河上公本及景龙碑作‘翕’,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‘翕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亦同。似王、河两本均作‘翕’,后人改王本为‘偏’或‘歙’,而改河上公本为‘噏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9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9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歙’作‘噏’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翕’,葛、苏、林作‘噏’;吕、赵作‘歙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翕之’,河上作‘噏之’;王弼作‘偏之’;简文作‘歙之’,又作‘給’。‘必故’,各本作‘必固’,下三句皆然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翕’,與奕同。···按古无‘噏’、‘偏’二字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‘歙,缩鼻也。’‘歙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顾欢因之亦得閉塞之义矣。‘翕’古文字,少通...
0351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歙’,古本作‘翕’。‘歙’,音吸,敛也,聚也。‘張’,開大也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翕’,敛也,合也,聚也。王弼同古本。”按:范见王弼本作“翕”。
03310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將欲偏之’,简文作‘歙’,又作‘給’;河上本作‘噏’也。‘偏’,许及反。顾云:‘閉塞也。’”水海按:陆氏所见王弼本作“偏”。
05010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乙本“拾”假作“擒”(上古二字皆入缉部,为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嘉靖刊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(唐)李荣本、《意林》本、林...
0278

《老子》3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3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通过对有声有味的“乐与饵”和无声无味的“大道”的比较,劝导人君要执守“大道”,以使天下和平康泰。《老子》认为,就体而言,“乐与饵”有声、有味、有形;“道”则无声、无味、无形。...
0327

《老子》3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(圣人)执守大“道”,天下人民都来归往他。天下人民归往他,并且不伤害他,于是天下和平安泰。动听的音乐与味美的食物(颇能诱人,但)享用过度,就会令人止步。然而,大“道”(却不像这样)...
05012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象、往,阳部;害、大,月部;餌、止,之部。言、見,元部;味,物部,聞,文部,物文通韵,既,物部,文物通韵。
02412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大。樂與餌,過格止。”象【zǐan】、往【xǐw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害【xāt】、大【t*āt】为韵,二字皆入月部。餌【nǐe】、止【tǐe】为韵,二...
03614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道之出言,淡乎其无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可既。’基本上是交韵,而略有变通:‘言’、‘見’为韵,二字入元部;‘味’、‘聞’、‘既’为韵,‘味’入微部,‘聞’、...
0247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2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2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云:“‘餌’,仍吏切,按古有上声,当與止部并收。《老子·仁德篇》‘樂與餌’,與止叶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5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象、往韵(阳部),害、泰韵(祭部,害,胡列反,泰,他列反)。餌、止韵(之部),味、見、既韵(脂元合韵)。朱谦之云:“味、既,脂部;見,元部。此脂元合韵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音樂和美食,对于人们很有诱惑力;而讲道的言论,却是淡然无味——这道,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見,而用起来,却是不可穷尽的,那作用便是开头所说的天下歸往,从而互不相害,天下太平...
033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8_任法融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8_任法融</p>-齐物书舍
任法融云:“利欲的美色,动聽的音乐,爽口的厚味、香鼻的肴馔,不過只能引人注其耳目,快利口鼻。··唯有纯粹、素朴、清静、无为的自然之道,虽淡而无味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但它的功能及作...
037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6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6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若能執大象而用之,其用则不可既矣。大则极于无际,而无不通;细则极于无伦,而无不贯。前乎上古,后乎万世,而无不彻;位天地,育万物,无所不至,无处不有;能用,则如其量之不可...
050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5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5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注云:“夫五味之于口,五音之于耳,世皆沉溺而不知反者,以其悦之于口耳之间也。惟道之于口,则非味而常淡然耳。惟其不悦于味而視道之无味,不悦于声而視道之无声,则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...
040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夫樂可以悦耳,餌可以适口,则旅人为之留连,为之欢餍,然非其所安,不可久处。故《周易》曰:‘鸟焚其巢,旅人先笑后号啕。’夫執大象者则不然。不以欲樂示于人,故言之出口,淡乎...
033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言道之深大。人聞道之言,乃更不如樂與餌,应时感悦人心也。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,而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。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。若无所中然,乃...
05310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4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马、奚(見‘視之不足見也’句校笺所引)二氏之说各執一词,虽各有可取,但皆不完善。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前二句作‘不足見’、‘不足聞’,后一句作‘不可既’,经文与弼注(见后文所...
0326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既’,尽也。人就食为即,食毕返身而走为既。··七十章:‘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,而天下莫之能知也,莫之能行也。’正因为道言无味,所以天下莫能知、莫能行。可是如果真要运...
03113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用之不可既’,吴昌莹《经传衍释》:‘既,猶终也。终训为既,则既自可训为终矣。’吴氏从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礼记》引七例,此处不备列。训‘既’为‘终’可信。裴学海《古书虚...
04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