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、严灵峰等人,擅改经文,实不可取。 又,严遵云:“故阴之至也,地裂而水凝,清风飂冽,霜雪严凝,鱼鳖蛰伏,万物宛拳。当此之时,一处温室,临炉火,重狐貉,袭毳绵,...
05212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同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出”后无“於”字,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严遵...
04112

《老子》4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,老子谈的是认识事理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的问题。 在老子看来,道不仅是太初宇宙之本体,而且它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和总法则。世界上一切具体事物都依循着这个“道”在运动着...
04412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3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02_音韵_03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云:“‘辭’,似兹切,按古有‘去’聲,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与‘事’、‘教’合韵。”又云:“‘居’,九鱼切,按古有‘去’声,当与御部并收。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功成...
03212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使知者’各本‘使’下有‘夫’字。‘不敢為’,各本句下有‘為无為’三字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4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4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作‘成之熟之’。又‘德畜之’,罗卷脱此三字,武内敦本无‘德’字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4_钱大昕

<p>《老子》04_音韵_04_钱大昕</p>-齐物书舍
钱大昕云:“《说文》‘沖’读若‘动’。《尚书》‘予惟沖人’,《释文》‘直忠反’,古读‘直’如‘特’(古无舌上音),沖子犹动子也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3_江永

<p>《老子》06_音韵_03_江永</p>-齐物书舍
江永云:“‘牝’,毗履切。《老子》: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’按‘牝’从匕得声,而今音为毗忍切,此后世方音之转,犹‘敏’为眉陨切,‘準’为之尹切,‘隼’为息允切,‘卺’为居隐切也。顾...
045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8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凡物壯极則老,兵强极則敗,故兵之恃强,犹物之用壯,适足以速其衰老。兵恃强則不可全其善勝,兹二事者,是謂不合於道。贤臣明主,知其不合於道,当须早止不为,故云‘不道早已’...
05312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離,歌部;兒,支部;歌支合韵;疵、知、雌、知,支部。之、之、有、宰,之部;德,职部;之职通韵。
05812

《老子》33_述评

<p>《老子》33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是一组人生格言,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。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。”知人需要察辨能力,自知则需内省功夫。察辨仅需智慧,内省则要克己灭私。所以,“自知”比“知人”更难。“胜人...
048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英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李霖本、白玉蟾本、(...
04912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”,其主语是“圣人”,因本章承上章而言,省去“圣人”之主语。“往而不害,安平大”,其主语是“天下往歸之民”,因此句承上句而言,省去“天下往歸之民”的主语。“...
05412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幾’字,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道无色,視之不可見,故名之曰幾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5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5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河上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文合。”
05912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云:‘故曰知與之为取,政之宝也。’《索隐》:‘《老子》曰: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’看《史记》用‘故曰’云云,疑‘與之为取’即本之《老子》‘將欲取之,...
03512

《老子》6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这一章节的中心意思,是宣扬“大者宜为下”的思想。 班固评先秦道家时说:“(道家)合于尧之克攘(让),易之嗛赚,一谦而四益。”(《汉书·艺文志》)老子见于大道“为而不恃,功成...
04412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湷(hún)”,通“渾”。“渾(hùn胡本切,匣纽文部【xuan】)”、“混(hùn胡本切,匣纽文部【xuan】)”同,混杂、混同之义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“若能类善物,以混厚民人者,必有...
03312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7_吴澄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7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大上,犹言最上。最上謂大道之世,相忘于无为,民不知有其上也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张煦曰:‘吕慎作謹。’按:吕‘慎’作‘謹’者,避宋讳。彭、吴、赵写有‘矣’字,各本及《文选·赠文叔良诗》注、《赠刘琨诗》注、《杨武仲诔》注引均无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04812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04312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04212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9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9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徒曰外彰文饰,未是情发于中,既非信实之厚,适足忠诚之薄,不惩淫勃之源,更资昏亂之首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此’,上之所云也(即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)。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?以此知之也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知不知,尚矣’,范、彭同此,各本‘尚’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‘尚’,借为‘上’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注云:“‘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者,《尚书》曰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’”
05212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4_吴澄

<p>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4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''正言若反',旧本以此为上章末句。今按:上章'聖人云'四句作结,语意已完,不应又缀一句于末,他章并无此格。'绝学无忧'章,'希言自然'章,皆以四字居首,為一章之纲,下乃详言之,此...
04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