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謂各復歸其於根、於静。动必有所止,止则静矣。推之於人生为然。延陵季子之葬其子曰:‘骨肉歸於土,命也。’——是知性命之情也。子思尝言‘天命之謂性’(《礼记·中庸》)。是老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□□□,□者不善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多”三字,后句损掩一“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皆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缺字据乙本补。严遵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。通行...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无‘焉’字是也。余疑‘作’字当在‘萬物’上,盖转写误窜。···按《老子》最古本当是一作‘不辭’,一作‘不始’。傅本‘始’上‘為’字,乃后人妄增也。《说文》:‘辭’籀文作‘...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9_吴澄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许抗生从帛书作‘忘’,今译为:‘死而不为人忘却的为长壽。’许译与老子原意不合,在义理和逻辑上都说不通。‘壽’謂人之存在,与‘夭’相对而言,‘死而不为人忘却’怎么能叫‘长壽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2_虞世南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是承上句所言,不当有“使”字。“相”,范围副词,互相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双方,古汉语只用一个“相”字表示。“相與”,亦为范围副词,共同、一块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0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哀’字无义,疑‘襄’字之误。《史记》:‘梁惠王卒,襄王立。襄王卒,哀王立。’据《竹书纪年》无哀王。顾氏《日知录》谓‘哀’、‘襄’字近,《史记》误分为二人。又按:秦哀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吾何□知天下之然兹?以□”,前句损缺“以”字,后句损缺“此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和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何”作“奚”,傅奕本谓“...
《老子》1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蓝”作“監”,“毋”后有“有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“脩”作“滌(简作涤)”,“藍”作“覽(简作览)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易玄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33_陈黻宸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8_唐玄宗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3_陆德明
《老子》47_附论_01_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隣’字,广明、罗卷、顾同此。按:《说文》‘五家为鄰,从邑粦聲。’古作。《九经字样》云:‘作隣者讹,宜作鄰。’”水海按:“隣”,为“鄰”的俗写异体。《广韵·真部》云:“...
《老子》41_今译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广明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以气象,故称長;地以形质,故称久。前句标问,此假答云: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覆载万物,長育群材,而皆资禀于妙本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,以是之故,故能長久。又解云:不...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3_吴澄注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作“骨筋弱柔而握固”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御注本、赵孟頫本“筋”字皆作“筋”,谓之“骨弱筋柔而握固”;邵若愚本“筋”作“觔”,谓“骨弱觔柔而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傅奕本‘能’下有‘如’字,乃增字以足其谊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能’下有‘无’字,盖涉‘无離’、‘无为’、‘无疵’、‘无知’等‘无’字而衍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