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4_朱谦之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7_蒋锡昌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'按:《说文》:'契,大约也。券,契也。'古者契券以右為尊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郑注:'契,券要也,右為尊。'《商君书·定分篇》:'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。主法令之吏,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知其榮,守其辱’一句在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之前,同今本语次颠倒。帛书甲本假‘日’為‘榮’,作‘知其日,守其辱’;乙本‘日’字误写成‘白’,作‘知其白,守其辱’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6_王昶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8_马叙伦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6_范应元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摞”作“介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摞’(jié),即‘挈’(qiè)之异体,各本皆作‘介’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负达抱通,提聪挈明;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此亓賤□□與,非□”,“之本”两字损掩,“也”字亦损掩。帛书乙本同此句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句首有“唯”字,“此其”作“斯以”,“之本”作“為本”,...
《老子》75_今译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《老子》28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2_邵若愚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4_许抗生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:‘只范本泮作判,余均作破。’罗氏《考异》:‘诸本亦作破。’按作‘破’是也。后人不明古音改‘破’为‘泮’,以韵下句‘其微易散’之‘散’,殊有未当。《释文》:‘脆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石田羊一郎移下文‘沌沌兮’于此句上,作‘沌沌兮若婴之未咳’。‘若’字,臧疏、馆本、彭、潘同此;范、寇、白、赵、吴、磻溪并作‘如’,张嗣成无‘若’字。馆本、易州无‘之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5_宋常星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0_水海
水海按:“繟”字众说纷纭,概括起来约有四派。其一是“繟”当为“坦”说,有宋徽宗、蒋锡昌、大田晴轩、劳健、张松如、楼宇烈、高明等人。当为主“坦”派。其二是“繟”当为“默”说,有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11_音韵_03_黄瑞云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乙本无‘聖人’二字,今本除严本外,其他皆有之,究属孰是?从前后文义分析,前文则谓:‘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。’后边则接‘是以方而不割,廉而不刺,直至不肆...
《老子》14_音韵_03_孔广森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日”為误也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五十五章云:“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”文例与此一律,可旁证《老子》原文作“曰”而不作“日”。《韩非子》引、诸王本皆作“曰”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