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懸得亓母,以知亓□”,“既”作“愍”,当为“既”的假借字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既”;后句损掩一“子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司马光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1_王昶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
陆希声云:“夫樂可以悦耳,餌可以适口,则旅人为之留连,为之欢餍,然非其所安,不可久处。故《周易》曰:‘鸟焚其巢,旅人先笑后号啕。’夫執大象者则不然。不以欲樂示于人,故言之出口,淡乎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
经典汇编·帛书老子乙本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3_奚侗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五注无‘為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為貞而’三字;程‘貞’上有‘天下’字,无‘而貴高’三字。按:《广韵》:‘蹶,失脚也,僵也,亦作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人之所以教我,而亦我之所以教人’,王弼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按: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皆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教之”,与范氏所见本相异。诸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0_吴澄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君子居則貴左’,‘左’上声;‘用兵則貴右’,‘右’上声。河上公无‘是以’字。‘左’,阳也,主生。‘右’,阴也,主殺。是以居常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,盖殺伐之事,非以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