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皆如此,帛书亦同,唯甲本‘國’作‘邦’。唐人本,‘民’字多作‘人’,当是避李世民讳而改。‘利器’的‘器’即生产工具,‘利器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民’,吕、林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民’,当从诸本作‘人’。盖‘天下多忌諱’,‘人多利器’,‘人多伎巧’,‘法令滋彰’四句皆指人主而言,以明有事之不足以治天下也。三十六章‘國之利器,不可示人’,亦指人主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潘静观本作‘朝’。三十六章云:‘國之利器。’五十二章云:‘朝甚除。’似当作‘朝’于义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昏’当作‘惽’,乱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民多利器”,“民”则为“人”字之误,后句同此,唯“昏”作“昬”;乙本前句同甲本,后句损掩“而國家兹”四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道藏傅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利器,而國家滋昏’,古本有‘而’字。授人以杀人之器,教人以杀人之事,则民多倣效,故國家滋益昏乱。是以兵不可以为常也。”